社会认知与行为科学系列沙龙18期举行[图]

08.07.2015  14:04

2015年6月22日,第十八期社会认知与行为科学系列沙龙在上海交通大学法华校区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北楼103报告厅举行,本次邀请到的嘉宾是中山大学岭南学院周欣悦教授、上海交通大学人文艺术研究院社会认知与决策实验室主任和社会认知与行为科学研究院研究员葛岩教授。校内众多学院师生和校外专家参加了沙龙的讨论。沙龙由张新安、蒋宏教授共同主持。

周欣悦发表了题为《控制感与人性的弱点》的演讲。她以现实的案例引出了东方人和西方人认知和思维模式的差异性,比如东方人具有跨越情景的不一致性,比较注重关联和背景,西方人具有跨越情景的一致性,比较注重自我和自我感受;由于人会追求控制感以缓解不安全和焦虑,但是人又无法完全掌控一切从而导致焦虑加剧、行为变化,由此引出了“不可控性是如何影响我们行为的”这一主题。周欣悦介绍了Seligman & Maier在1967年做的习得无助性的实验和养老院养花与健康关联的实验。她通过习得性无助即能控制时不控制,不能控制时硬要控制的行为现象,分析了控制感的四阶段理论模型(分别是:失望illusion—强迫reactance—绝望helplessness—超脱transcendence)来解释人们认知和情感变化是如何影响人们生活的关系和进程。

葛岩演讲的题目是《守规行为与认知界面设计》。他通过现场实验,由于大脑联想机制的激活,使人们的感知觉受到内在动机的影响,造成对认知世界的真实性变异,出现了一些无中生有的假象,以此证明人们对外部世界的认知不是全部真实,甚至不靠谱,由此引出了大脑神经系统在什么样的条件下,因外在刺激由人脑的自动化过程激活认知区域和相关神经系统,进而激化了人的行为,即没有意识到就自发启动了行为模式的认知过程的机理。葛岩介绍了“老年人的刻板印像”、“捐赠行为的礼拜天效应:礼拜天相比其它时间宗教信奉者更加乐善好施”、以及“西方政治选举的环境启动:对应特定选举场合的特殊选民对选举结果具有明显的影响”等具体的现场研究实验和研究案例,向大家展现了有意识地设置或诱导一些信息是可以激活受信者在无意识地情况下影响行为的具体情况和其团队进行的一些实验验证结果的显示,并对人类认知界面的有意识设计与自动化启动守规行为的关系作出了科学的解释,在社会治理的效用上也有积极启示。葛岩从存在于大脑认知的隐性知识形成机制包括遗传基因和环境习得的互动关系,及其通过激活大脑神经进而影响人的行为关系方面,对“在我们的意识里究竟发生了什么”进行了学理性阐释。讲座最后葛岩深入浅出地就“童年受虐与成年的反社会倾向:基因影响及其成人后的行为取向的关联性研究”课题的研究进程作了介绍,简要分析了上述问题的成因,指出个体的亲社会与反社会倾向受到遗传与后天教化、环境等刺激的交互作用,隐性的知识会潜移默化,时常会以自动化的形式影响人的行为,从社会治理的视角而言可充分利用信息的界面设计来提升亲社会行为自动化的正能量,防止反社会行为的负能量发生,具有积极的意义和实用性。

演讲结束后,与会者与两位嘉宾进行了长时间的互动交流,对提出的问题两位嘉宾分别作了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