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海峡两岸暨香港人文社会科学论坛举行 5地7院校学者齐聚贵阳 共论儒学传统与现代社会

17.09.2017  16:05

9月16日,2017年海峡两岸暨香港人文社会科学论坛在贵阳孔学堂开幕。本届论坛以“儒学传统与现代社会——实现中华传统文化创造性转换和创新性发展”为主题,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北京大学、南京大学、复旦大学、台湾大学、台湾“中央大学”、香港中文大学联合主办,复旦大学和贵阳孔学堂文化传播中心承办。来自主办方各院校的近40名人文社会科学领域学者参加本届论坛。

开幕式上,复旦大学校长助理、教授陈志敏,南京大学党委副书记、教授朱庆葆,香港中文大学副校长、教授张妙清,台湾“中央大学”副校长、教授李光华,北京大学社会科学部副部长、教授邢滔滔,台湾大学文学院副院长、教授徐富昌,及贵阳孔学堂文化传播中心副主任周之江先后致辞。

探讨儒学思想与现代文明的交织 弘扬中华文化跨越时空的精神价值

“中华文明历史悠久,在人类文明发展中做出了重大贡献。近代以来,中华传统思想文化经历了剧烈变革的阵痛,进行了艰苦的转型和发展探索。当前,在全球面临深度调整之际,中华传统文化也迎来了重大发展机遇。儒学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国家和社会治理、天下秩序安顿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谈及本届论坛主题,复旦大学文科科研处处长陈玉刚如此介绍。

探讨儒学思想与现代文明的交织,促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当代文化的相适应,与现代社会相协调,以弘扬其跨越时空的精神价值。在这一目标下,与会学者们开启了观点的分享与思想的碰撞。

论坛开幕后,复旦大学哲学学院教授吴震以《论儒家仁学“公共性”问题——以程朱理学“以公言仁”为核心》为题,香港中文大学哲学系教授郑宗义以《知识与德性——论儒家教育理念的现代意义》,台湾“中央大学”文学院教授李瑞腾以《孔梦与梦孔》为题,先后作主旨演讲。

当天下午,与会学者围绕论坛主题开展研讨,复旦大学三名学者作了论文发言。社会关系与公共政策学院教授范丽珠介绍了对福建霞浦儒教道坛的田野研究,哲学学院教授林宏星探讨了荀子的性恶论与道德动机,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教授洪涛对20世纪中国的法治概念与法家思想进行解读。

陈玉刚表示:“我们期望本届论坛将对形成具有共识性的‘儒学传统与现代社会’华人学术理论、丰富实践经验产生重要价值。特别是论坛长效机制的建立,将为海峡两岸和香港地区人文社会科学学者展开更为精细和专业的学术合作提供新平台和新契机。”

扎根中华历史文化沃土 整合中文世界人文社科研究

“海峡两岸暨香港人文社会科学论坛”联合单位包括中国社会科学院、北京大学、南京大学、复旦大学、台湾大学、台湾“中央大学”、香港中文大学。论坛由7所院校轮流承办,本届论坛为第十届。

聚焦人文社会科学,论坛不仅是海峡两岸和香港地区人文社科学者相互交流、沟通学习的重要平台,更逐渐形成了凝聚中华智慧、促进文明发展、弘扬历史文化和引导社会风气的目标共识。面对经济全球化和社会变迁所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北京、上海、南京、台湾和香港5地7大院校的学者们齐聚一堂,共同探讨文化传统与当代社会的关联,相互交流学术观点和实践经验,彼此深入了解,助力海峡两岸和香港地区共谋发展、增进友谊。

论坛关注交叉学科研究,文学、史学、哲学等人文学科,经济学、政治学、法律学、社会学等社会科学,将论坛打造为开放多元的学术交流平台,也为更多创新火花提供了可能。从“全球化与城市文化”“灾难与公共管理”“绿色启动——重启人与自然关系”“健康、和平、可持续发展——人文社会科学的视野” “公平与发展”“中华文化与现代世界——新文化运动一百年”“华人社会与周边区域:当代华人文化、社会与经济的区域影响”,到“儒学传统与现代社会——实现中华传统文化创造性转换和创新性发展”,十年间,无论议题如何变化,人文关怀贯穿始终,在牢牢扎根于中华历史文化沃土的同时,着眼于当下社会热点,跟踪最新的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潮流,整合中文世界的人文社会科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