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社会治理要持续用力 学习贯彻十届市委十四次全会精神
探索符合特大城市特点和规律的社会治理新路子,是习近平总书记对上海提出的明确要求。这方面工作要常抓不懈,持续用力,不断深化。
创新社会治理,要坚持问题导向,聚焦补齐短板。当前,上海城市管理中的一些短板问题群众反映强烈、影响整体工作推进,已经成为制约上海面向未来发展的突出矛盾和瓶颈。能否补好短板,是对一个地区、一个部门、一级组织整体工作能力水平的重要检验,我们必须将其放在重中之重的位置、形成全市合力去突破和解决。
抓补短板,必须紧密联系实际,一切从实际出发。我们要把现实中的突出问题作为工作突破口,一切围着实际转、围着基层转,实实在在推动可持续发展。当前存在的短板问题,有的是市里的、有的是区的、有的是街镇的,必须齐心协力加以解决。同时,基层的短板千差万别,十分具体,补短板不能用普遍性的口号、“一刀切”的政策和办法去抓,应当精准施策。各级领导干部必须下苦功,是什么问题解决什么问题;要鼓励支持区、街镇广大干部从各自实际出发,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做到守土有责、守土负责、守土尽责。
管理好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关键要提高城市治理能力。这方面重点有三:一要提高管理标准。目前上海很多硬件设施不比一些发达国家差,但管理标准和水平明显落后。我们要针对突出问题,加快提高各领域城市管理标准;标准要可操作、可感知、可量化,公开透明,严格执行,接受全社会监督。二要强化依法治理。要在强化依法管理,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解决城市管理顽症难题上用心使力,用好用足法律法规,整合法律资源,加强联合执法,全面从严执法,强化依法追责。三要推进智能化管理,提升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推进政府部门信息共享、数据资源开放,提高城市管理效率。
市委、市政府始终高度重视保障和改善民生工作。做好民生工作,要突出重点,紧紧抓住、切实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民生问题。各级领导干部抓民生工作,必须深入群众、深入基层,察民意、听民声、体民情,注重听取沉默的大多数的意见。要注重保基本、守底线,多雪中送炭,少锦上添花。要更加务实、更重实效,承诺的目标、确定的任务都要说到做到、好事办好、不放空炮。
深化完善基层社会治理创新,做好各项民生工作,要求我们在社会力量参与上下更大功夫。从管理转向治理,需要社会多元主体协同参与。我们要相信社会组织,把一些社区事务放给社会力量去做,为社会力量参与腾出空间;要发挥好政府购买服务公共管理平台作用,为社会组织参与治理提供公平、透明、规范的平台和渠道;要更多通过群众互助互济、合作共治的办法,善用市场机制,提高民生工作的水平和效率。
来源:解放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