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闻网]《社会服务机构登记管理条例》修改意见稿研讨会在交大举行
上海交通大学第三部门研究中心24日召开研讨会,邀请业内专家学者和实务界人士等参加,共同讨论《社会服务机构登记管理条例》(《民办非企业单位管理暂行条例》两个条例的修改意见稿,为法规完善贡献智慧。
今年5月26日,民政部发布通知,就《社会服务机构登记管理条例》(《民办非企业单位管理暂行条例》修订草案征求意见稿)和《基金会管理条例(修订草案征求意见稿))》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
《社会服务机构登记管理条例》和《基金会管理条例》是将于今年9月1日起正式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慈善法》的配套法规,1998年制定的《民办非企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和2004年制定发布的《基金会管理条例》都需要作出相应的修改,以达到与《慈善法》相衔接的目的。
为更好地配合国家立法活动,上海交大第三部门研究中心邀请了来自各行各业的近40位相关专业人士,就两个条例的修改逐一讨论、各抒己见。主要聚焦以下问题:
第一:关于立法目的的问题。 《社会服务机构登记管理条例》涉及社会服务机构的登记管理、培育发展等。建议第一条,修改“为了规范社会服务机构的登记管理,促进社会服务机构的成长发展,保障社会服务机构的合法权益,促进社会服务健康发展,制定本条例。”
第二:关于依法活动的问题。在《社会服务机构登记管理条例》修改稿第三条,“其他社会组织和公民”的用法不能涵盖诸如外国公民等。建议第三条,修改为“其他组织和个人”。
第三:关于设立党组织的问题。政府公共权力与政党权力不同,为了避免行政执行权与共产党执政权混在一起,在行政法规中不宜涉及政党方面的规定,社会组织中党组织的设立由党的文件作出规定比较合适。建议删除第四条。
第四:关于设立条件的问题。对社会服务机构的管理应该是动态监管,门槛设置较低,尽可能吸收广大社会服务机构。建议删除第十一条”注册资金不得低于3万元人民币“的规定。
第五:关于章程核准的问题。社会服务机构或基金会的章程是社会服务机构或基金会理事会的重要决策活动,在事先征求业务主管单位、登记管理机关的意见后,建议只报业务主管单位、登记管理机关备案即可。
第六:关于行业组织作用发挥问题。建议在《社会服务机构登记管理条例》和《基金会管理条例》中单设一章行业组织参与管理与服务的内容。这样做能够减少政府与社会的工作量,推动行业的自律和规范、提高效率。
第七:关于监事选派问题。建议监事由主要捐赠人、社会专业人员选派产生。监事的来源构成,应由社会服务机构或理事会自主决定,对此加以干涉,会削弱社会服务机构或理事会的内部治理能力。而且业务主管单位和登记管理机关是监管部门,不宜担任和选派监事,否则会出现裁判员兼运动员的问题。
第八:关于统一信息平台的问题。民政部门建立统一的信息平台,非常重要,但建立这样的平台费时费精力。现在社会上有一些非常成熟的平台,政府可以委托或授权这些平台,公开社会服务机构或基金会的相关信息,把这些信息平台纳入到政府信息平台之中,充分发挥其积极作用。
第九:关于分支机构问题。建议放开对社会服务机构设立分支机构的区域限制,代之以向分支机构所在地的民政部门备案并接受所在地民政部门的管理和服务的规定。
第十:关于权利救济问题。建议增加相关权利救济的内容。《社会服务机构登记管理条例》和《基金会管理条例》中都详细罗列了社会服务机构接受处罚的条款,但没有一个条款涉及权利救济,这在义务权利上是不对等的。第十一:关于适用法律的问题。 慈善组织,不仅要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慈善法》,而且还要遵守目前还有效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公益事业捐赠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外非政府组织境内活动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等,因此,建议增加三个法律“《中华人民共和国公益事业捐赠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外非政府组织境内活动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等相关法律。
第十二:关于体例、名称和体系的问题。三大条例应统一修改,统一用语,统一体例。体例方面,比如第三条“其他社会组织和公民”的表述,三大条例都不相同。名称方面,《社会服务机构登记管理条例》不仅仅涉及登记问题,涉及社会服务机构成长发展诸多问题。体系方面,没有涉及社会服务机构培育、发展、行业自律等内容,第二章和第三章可进行统一,管辖职能本身在登记中体现,两者分不开。而《基金会管理条例》直接就可管理条例,因此,如果要统一起来,建议将《社会服务机构登记管理条例》修改为《社会服务机构管理条例》或《社会服务机构条例》。
来源:中国新闻网 2016.06.24
原文: 《社会服务机构登记管理条例》修改意见稿研讨会在上海交大举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