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排放"突变"首先"得从家里开始整顿"
严峻的碳排放形势,使得一些源自基层、相当草根的低碳实践具备了越来越大的全球意义。专家表示,在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的行动中,中国将承受越来越大的压力。应对之道,除了改变生产方式,还要让民众接受绿色生活,“我们没有资本、也不可能像美国人那样消费。”
6月16日是第三个全国低碳日。在上海相关活动现场,主妇倪欢等一群“低碳达人”受邀演讲。倪欢家中有16块太阳能发电板、一辆新能源车、一组能将厨余垃圾变成肥料的装置。对于这类低碳实践,国家应对气候变化战略研究和国际合作中心主任李俊峰说,中国碳排放要“突变”,除了讨论“弃煤”这类革命性议题,首先“得从家里开始整顿”。
草根达人们已经开始证明低碳生活并不遥远。
倪欢目前居住在闵行区一栋普通七层公寓的底楼。在低碳生活方面,她并非表现得像一个清教徒那样远离尘世——从任何角度来看,倪欢的低碳生活都具有很强的可复制性。
去年8月,她花了3.1万元,在院子里架起2400瓦的光伏电池板。“我本来只是想在院子里装一个遮阳棚,因为2013年的夏天实在太热了。”但打听下来,安装几十平方米可伸缩尼龙篷布的代价,也要达到近2万元。电池厂家给倪欢算过一笔账,按照上海的光照水平,安装光伏电池的年回报率在10%左右——因为国家与上海都为光伏发电提供补贴,折算下来,它发出的每度电大约可以卖1.3元左右,远高于市电的大约0.6元。
“装个能挣钱的遮阳棚”,这不需要太多觉悟,这就是倪欢的初衷。实际运行状况,证明她的决策十分明智:到上周末,这组光伏电池在十个月里累计发电约1800度,预计3.1万元的投入可在十年后收回,而其寿命预计可达25年,也就是说可以净赚15年。
而从另一个角度可以更好地理解光伏发电对于低碳的意义。倪欢家的最新电费单显示,从去年8月到今年4月底,她家总计用电1039度,发电1092度。也就是说,只考虑数字的话,她家的用电可以完全摆脱高碳排放的化石能源。
除了倪欢,在低碳日活动现场,另外几家单位也分享了他们在推动绿色消费方面的“基层实践”。
为杜绝不必要的浪费,上海第一食品商店在全国流通行业中建立了一个绝无仅有的部门,专门考察商品是否存在过度包装、并有权据此对供应商“一票否决”。而静安区的雅悦则是国内第一家“碳中和”酒店,它建在一间废旧仓库中,70%以上的建材来自回收物品,提供低碳食谱,前台推动无纸入住。摒弃了豪华大堂、大理石地面、气派的喷水池之后,雅悦依然能提供不亚于五星级酒店的体验,总经理克莱尔说:“我们的实践证明,低碳生活不一定是负担,也可以是享受。”
实际上,这也是李俊峰想要表达的。他说,不同的生活方式会带来巨大的能源消费差别,中国应该、也必须用低于发达国家的消费水平实现现代化。他强调,在此过程中,上海等东部沿海地区有理由成为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