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破获医保第一案 职业“配药人”被一网打尽

20.09.2014  12:38

  如今,房屋可以出租,车子可以出租。但是,令人匪夷所思的是竟然连就医配药用的社保卡也可以出租了。2010年,上海警方就侦破了这样一起通过租借他人社保卡配药后再非法倒卖牟利,致使造成国家医保基金损失近500万元的新型大案。

   来的外快

  清晨,马路上还人烟稀少,但在杨浦区的一家公园内,前来晨练的老年人已经将公园的各个角落“占领”了。可和以往不同的是,近一时期,这些晨练的老人既不跑步,也不打拳,而是三五成群地围聚在一起,议论纷纷。

  “张阿姨,你知道吗,听说最近有几个外地人专门在附近的一些小区收集社保卡,说是借给他们每张卡每个月能有几百元的回扣哦。

  “啊呀,李老伯,你刚刚知道啊,我社保卡已经借给他们好几次了,我现在每个月的小菜钱就全靠这张卡了。

  “是吗?社保卡也可以赚钱吗?真的还有这样的好事啊,我的社保卡也不是经常用的,那天你带我也去捞点外快吧。

  就像一阵风一样,一传十、十传百,有关将社保卡出租后赚取外快,快速“发点小财”的消息正在众多的中老年人群之间不胫而走。

  “我还会骗你们吗,明天你们拿好自己的社保卡到我家来,我带你们去。”抱着“有福同享”的念头,性格豪爽的张阿姨第二天上午,便自告奋勇带着几个老姐妹去找那几个专门收集社保卡的外地人。

  可是,不巧的是,当他们兴冲冲地来到小区的街心花园后,却没有见到原本一直在此设点收卡的外地人。“没关系,我有他们老板的手机号码,让我打个电话问问。”张阿姨掏出手机拨通了收卡老板的电话。电话接通后,那个老板告诉张阿姨,因为生意忙,人手少,他们如今基本上都在人流量大的集贸市场和大型超市附近“上班”,现在正在那里。

  随即,张阿姨便又带着那几个老姐妹向附近的一个华联吉买盛超市赶去。在超市的广场的入口处他们见到了几个操着安徽口音,年约30岁左右的男女,在他们面前竖立着一块牌子,上面醒目地写着“拉卡收药”四个大字。一个自称宋老板的男子笑眯眯地对张阿姨说道:“谢谢你给我介绍生意哦,我不会忘记你的。”接着,他掉头对张阿姨身边的那几个老年妇女问道:“你们是直接把药卖给我还是把社保卡给我,由我替你们去医院配药?如果把社保卡借给我的话,我就按照每次开药价格的55%返还给你们现金。如果把社保卡长期租借给我,我就每个月付给你们400元的租借费,你们自己选择一下吧。

  “我看你们的身体都不错,又不经常到医院看病,还是索性把社保卡借给宋老板合算,我就是这样的,每个月可以笃悠悠地从他那里领一份工资。”此时的张阿姨无形之中扮演了一个撬边模子的角色。

  很快,那几个老年妇女纷纷拿出自己的社保卡借给宋老板,而宋老板则当场掏出现金交到她们的手中,并一一记下了她们的联系方式:“各位阿姨你们放心,我这人做事绝对是讲信用的,你们年纪都大了,难免会有头痛脑热的,一旦需要上医院看病,就随时到我这里来拿卡。”宋老板的一番花言巧语,将这几个老年妇女哄得眉开眼笑,想想自己的退休工资也只不过几百元,现在一下子每月有400元进账,这笔外快赚得太合算了,她们个个心满意足地消失在人流中。

   职业“配药人

  现在让我们再把视角从超市聚焦到某家三级甲等医院吧。一月的一天,这家医院的门口像往常一样,人流熙攘。上午七点不到,在门诊的挂号大厅内,就有两三个安徽籍男子在排队等候挂号了。但和其他前来就诊的病人不同的是,他们一个人均要分别挂几个号。据在门诊大厅值班的保安说,他们都是“老面孔”了,到医院来的目的根本就不是来看病的,而是手持一叠他人社保卡和病历卡到医院来配药的专业户,均租住在周围居民新村内。由于他们并没有干扰医院正常的工作秩序,保安尽管看到他们十分头疼,但拿他们也没有什么办法。

  挂好号后,他们便迅速分头到内科、外科、骨科等,对医生谎称家中老人、亲戚年老体弱,行动不便,特地是替老人来医院代配药。然后拿着医生开的处方到药房领取药品后,提着各类药品迅速走出医院的大门。

  “这些安徽人的手上怎么会有这么多上海人的社保卡和病历卡?他们配的药品名目繁多,既有治疗高血压、心脏病的,也有治疗关节炎、冠心病的,显然不是用于自己服用的,他们究竟是干什么的呢?”随着这些安徽人冒用他人社保卡到医院配药的频率越来越多,他们的举动引起了市医保监督部门和医院方面的关注。经过一番明察暗访,医保局监督部门发现这些人存在着收卡(社保卡)——配药——贩药等一条龙服务的可能,而且他们还对本市的医保政策十分熟悉。每次到医院配药每张社保卡配药的金额从不超过1000元。因为,根据医保局的规定,每张社保卡每次无论挂几个科室的号,总的配药金额不能超过1000元,一旦超过,这张社保卡就属于违规,将被医保局的电脑系统自动锁定,被停止使用。因此,虽然他们频繁地使用多张社保卡轮换到医院配药,但始终没有因超过医保局设置的预警警戒线而被发现。

  尽管如此,医保局的监督部门根据种种异常迹象,认为这几个安徽人似有冒用他人社保卡,诈骗国家医保基金的犯罪嫌疑。于是,立即决定向警方通报,请求警方协同查处。

   锁定嫌疑人

  “医保基金是一项公共基金,是广大参保人员的救命钱,决不能容忍不法分子觊觎。”作为一条事关社会稳定的重大案件线索,案情引起了市公安局经侦总队的高度重视,为了不打草惊蛇,侦查员决定先调取他们经常前去配药的那家医院门口和门诊大厅的监控录像,通过录像来查找和认定可疑人员。于是,侦查员将2009年底和2010年初的监控录像反复查看与比对,终于把那些频繁前来配药的安徽人一一锁定。由于暂时还不能确定他们的真实身份,为有利于辨别和区分,侦查员还根据他们的外貌特征以及穿着打扮,还特意给他们取了诸如“眼睛”、“滑雪衫”、“胖子”、“黄毛”等绰号。并按照医院内部的发药记录,将他们一一对号入座,从而排列出他们配药的日期、数量等物证。

  与此同时,侦查员深入医院附近的超市、集贸市场、居民住宅小区,以及老年人聚集的公园内进行暗访,获取了他们如何从老年人那里租借社保卡,又如何支付报酬等证据。

  为了摸清这些安徽人的落脚点,侦查员还乔妆打扮混入他们居住地市京路一带侦查。那天,当几个侦查员跟踪来到他们暂居的被称之“城中村”的棚户区域时,正被迷宫似的窄弄小巷搞得“眼花缭乱”时,突见对面的一幢小楼里走出一个中年男子,“快看,那不是‘滑雪衫’吗?”一个侦查员悄然对同伴说道。大家定睛一看,果真是那个经常到医院配药的“滑雪衫”,于是立即将其居住地的牌号暗记在心,为下一步的集中抓捕行动打下了基础。通过对监控录像的反复查看,侦查员们对嫌疑人的形象特征早已了如指掌,铭记在心。

   一网打尽

  经过一个多月的缜密侦查,侦查员彻底摸清了“眼睛”、“滑雪衫”、“胖子”、“黄毛”等安徽人的活动轨迹,集中收网的时机已经成熟。按照上级懒得动指示,决定在2010年2月1日将他们一网打尽。

  但在制定抓捕行动方案时,却让侦查员破费脑筋。经了解,“眼睛”、“滑雪衫”、“胖子”、“黄毛”等人均因贩卖药品,而有过被派出所多次“请进去”的经历,但最终却因犯罪金额达不到量刑标准而使得他们“躲过一劫”。这样几次一来,不仅提高了他们的反侦查能力,若不是将他们抓住现行,则很难对他们绳之以法。同时,也使得他们的胆量“锻炼”的越来越大,经常对前来驱赶他们的医院保安叫嚣:“派出所也管不了我们,你们多管什么闲事?”气焰非常嚣张。

  再则,如果是抓现行的话,势必是在医院进行,而医院是人流量十分集中的公共场所,稍有不慎,后果将不堪设想。为此,经过反复商讨,侦查员决定利用医院密布的监控探头,先把“眼睛”、“滑雪衫”、“胖子”、“黄毛”等人牢牢盯住,然后趁他们挂完号后,分头到各个科室开方配药时,见机行事,一一拿下。

  当天上午,侦查员在市医保监督检查所的配合下兵分多路,一路在监控室负责查看监控画面。另几路则分头蹲守在各个医疗科室和他们的居住地,对“眼睛”、“滑雪衫”、“胖子”、“黄毛”等人实施“贴靠”。10点正,随着指挥员一声令下,各路侦查员同时行动,立即对早已铆牢的对象实施抓捕,并迅速带离现场。行动进行的非常干净利索,使得在医院里看病就诊的医生与病人则对发生在身边的这场“战斗”浑然不觉。

  在整个抓捕行动中,一举抓获犯罪嫌疑人6人,现场缴获涉案社保卡130张,尚未来得及贩卖出去的诺和灵、吗丁啉、达喜、金水宝、易善复、保心丸、拜糖平等各类药品120余种共计3200盒,价值17万余元。还有大量的医院门诊病人费用清单、医疗单位专用收费收据及药品调配清单等。

  当侦查员将“眼睛”、“滑雪衫”、“胖子”、“黄毛”等人被押进审讯室后,总算将他们的绰号与其真实身份一一对上号。他们分别宋大龙、张杰、王一江、陈伟、陈修等,均来自安徽利辛县,分属5个家庭。让侦查员感到意外的是,他们竟然是家族式的作案团伙,彼此之间有的是父子、有的是夫妻、也有的是兄弟。他们内部分工明确,采取一条龙的作业方式,一部分人负责在大街小巷粘贴或者在居民信箱塞租借社保卡的小广告,一部分人负责到超市、住宅小区和老年人晨练的公园内设点收卡,另一部分人则拿着租借来的社保卡到医院挂号就医,采取虚构病情、谎称为家里老人代配药等手法,刷卡骗取药品,最后另有专人负责将药品销往外地。据交代,他们每个月平均要到医院配3到4万元的药品,扣除每张卡20%到30%的自费部分后,可净赚1万多元。据初步统计,自2008年1月以来,他们用近300张租借来的社保卡到一些医院轮换配药,已造成本市医保基金损失近500万元。

正文已结束,您可以按alt+4进行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