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史研究院巴西籍博士李鸿坤在国际汉学重要期刊《华裔学志》等上发表论文
李鸿坤(Bony Schachter)是文史研究院“亚洲宗教、艺术与历史研究”方向的2012级博士生,巴西籍,导师为葛兆光教授,其研究方向为道教文献和中国思想史研究。
李鸿坤博士的《〈高上玉皇本行集经〉第一品译注》论文发表在2014年12月国际汉学界的重要期刊《华裔学志》(MONUMENTA SERICA)第62卷第一号。《华裔学志》是20世纪30年代辅仁大学主办的汉学期刊,知名史学家及辅仁大学校长陈垣先生亲自为她起了中文名称“华裔学志”。 意指华夏及裔远之邦(指受中国文化影响的友邻国家,而非今日一般所谓之“旅居国外之华人后代”)。该期刊旨在运用西方最新的研究方法系统整理中国史料,借助发表汉学领域研究的最新发现来促进国际学术的合作。刊物上的文章多数以英文写就,部分为法文及德文。《华裔学志》每年出一期,自创刊以来历经了相当不寻常的历程。一九四九年迁至日本后,先于东京,后于名古屋圣言会南山大学设立研究所。一九六三年又应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UCLA)之邀请,迁至该校东亚语言系。一九七二年再度迁至联邦德国的St. Augustin(圣奥古斯丁),先归入北区圣言会人类学研究所(Anthropos),其后成为独立的研究机构。目前《华裔学志》已是国际汉学最重要的学术期刊之一。
李鸿坤博士的论文提供了南宋《高上玉皇本行集经•第一品》的英文译本,这是第一次有人把该道教经典翻译成英文。再者,论文还提供了《高上玉皇本行集经》的文献学考证,明确指出了该道教经典与哪些道佛两教的文献有密切关系。《高上玉皇本行集经》相关的道教和佛教文献以宗教仪式文献为主,而这说明了该道经不是普通的读物,更是具备仪式功能的宗教文献。
另外还有李鸿坤博士的《帝王隐喻之外:由社会史的角度看〈高上玉皇本行集经〉的内容和接受史》一文,发表在2015年1月香港中文大学《中国文化研究所学报》(英文, Journal of Chinese Studies)第60卷。该篇论文进一步讨论了《高上玉皇本行集经》的问题,但视角有所不同。前人研究主要讨论《高上玉皇本行集经》的成书年代,而李鸿坤博士专门讨论前人研究当中所忽略的问题,譬如《高上玉皇本行集经》的仪式背景和其接受史。作者认为该道经中不仅可以见到唐宋道教仪式的因素,还可以见到所谓密宗仪式的因素。《高上玉皇本行集经》的编辑者将该道经构造出一种万能的护身符,这种护身符做出各种承诺,而这些承诺涉及到了不同社会群众乃至国家的利益。通过正史、文人笔记、灵验故事等资料来重新发现,宋朝以后,尤其是明清时期的人们曾经如何使用过、阅读过《高上玉皇本行集经》。这些资料说明了一些中国思想史的问题,尤其是不同宗教群如何构造出玉皇的身份和《高上玉皇本行集经》的地位,乃至这些宗教群之间的冲突。
作为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基地的复旦大学文史研究院,2011年起,开设“亚洲宗教、艺术与历史研究”博士方向,这是一个综合性的、贯通古今与中外、具有前瞻意味的博士培养计划,该方向兼收国外留学生(需要通过汉语等级考试),培养具有对亚洲历史与文化有综合知识,可以从事多方面亚洲研究的人才。培养学生逐渐使研究生具有广阔的研究视野,较好的语言和文献能力,明确的问题意识,对亚洲尤其是中国的宗教、艺术和历史有较专门的知识。作为外籍博士,李鸿坤博士学习刻苦,精深专研,能够在国际汉学界重要期刊发表多篇论文,非常难得,这是文史研究院“亚洲宗教、艺术与历史研究”博士培养计划的阶段性收获,也是复旦大学注重留学生培养上的重要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