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阶段体会

20.04.2015  10:45

 

 

两年半的时光,弹指一挥间。

一直以来,我都是一个对未知事物无比好奇的人。未知的内容越多,未来越是无法预料,我越是感到兴奋,跃跃欲试。

本科的时候我来自上外英语学院国际公务员人才实验班,修读英语德语两门专业,并在复旦大学取得金融学辅修证书。从那时起,我就立志要往国际化复合型人才的目标努力,因此硕士选了国际金融研究方向,并希望借用上外良好的平台巩固好两门外语,使其在之后的学习及求职中发挥作用,而事实证明国际金融与两门外语的复合学习经历也在之后的求职过程中成为了我的核心竞争力组成部分。

我认为研一应该是夯实专业知识基础、适当参加学生会活动以及为今后毕业论文及其他学业论文奠定专业知识及方法论基础的一年。我的研一主要是在繁忙又充实的课程学习中度过的。由于我本科是辅修的金融,金融专业知识不如金融本科的同学如此扎实。

因此,我首先希望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向导师、金融本科专业的同学以及其他相关朋友请教,请他们推荐我几本金融专业书籍。在此主要建议上外有较好英语基础的同学们还是以英语原版教材为主要参考资料。我的体会是西方经济学、投资学等内容因为源自美国等西方国家,因此国外的教科书讲解尤其是数理公式和计量经济学部分较为清晰。

其次,学习课本外的知识也十分必要。每天空闲时候可见缝插针浏览一些经济新闻类网站,如国外的The Economist,Financial Times,国内的新浪财经中能源、股票、基金等各板块内容。与时俱进不仅是金融经济专业的学生,各专业的学生都应该具备的素质。这对今后求职、交友,尤其是交到高质量的朋友增加谈资方面颇有裨益。

  研二的时候因为有了研一的学习基础,便开始定毕业论文的方向以及产生了考专业证书的想法。研二上下学期我分别考了CFA一、二级。对于考证个人觉得还是挺有帮助的。首先能为今后求职简历上增加砝码,其次也督促自己学习巩固专业知识,一举两得。

另外研二的时候我去日本的研究生院交流了一个学期,修读了经营学(即国内的管理学)专业。国际交流的好处在于拓宽国际视野、培养独立能力、沟通能力等。在求职的时候国际交流经验无论在国企还是外企都是加分项。

研二后的暑假是毕业前最后一个暑假,因此建议同学们提早一年左右开始留意网上申请暑期实习的信息,尤其是应届生网上的消息。暑期实习表现好的同学可能有留用的机会。世界五百强公司如宝洁以及著名投行及其他知名金融机构的网申截止日期都很早,因此很有必要提早一年左右开始关注。我当时申请到了为期两个月的花旗银行中国总部暑期管培实习生项目,总体内容还是很丰富的。与一群来自清北复交及海外名校优秀的小伙伴为伍,申请门槛必须为知名高校硕士研究生。我申请到自贸区的花旗进行实习,期间接受了和正式员工相同的二十余门课程培训,并参加了每周一到两次的高层互动讲座以及几次与Citi高层的互动酒会。这次实习给我带来的不仅是专业知识及工作经验的提升,更有沟通能力与眼界的升华。Citi有强大并完善的培训体系,且员工与老板之间的层级关系并不明显,企业文化开放并鼓励员工成长。我在其中得到的不止Experience,更有Education和Exposure。

在求职季我所经历过的完整世界500强中外企的招聘流程一般包括网申、线上线下笔试、电话面试、小组群面、HR单面、Business Head或Manager单面、China或Asia Pacific Head单面。也有的外企把群面及之后的几轮合并为评估中心Assessment Centre(俗称AC)。

我当时主要申请了金融、快消、咨询三个方向的企业,以外企为主,也有少量金融类国企。外企的网申大都包含开放性问题(Open Question),在此建议同学们做一个Word文档,梳理一下自己从高中开始的学术、社团、学生会、志愿者及工作实习经历以及业余爱好等。做不同的网申时可以借鉴。OQ大多也希望同学们举例说明。笔试外企多为SHL和Talent Q的题库内容,一般包括Verbal, Numerical和Logical部分。推荐应届生bbs,上面有各类最新笔经和面经供同学们参考。

面试是一个双向选择的过程,是企业在选你,也是你选择优秀、合适的企业的过程。我面试过的不少500强企业HR和经理对待应聘者的态度很好,说话或聆听时始终保持礼貌的微笑,并在面试结束后陪同我直到电梯或者大门口。一个适合你的企业文化也是选择企业的重要考虑因素。

研究生阶段两年半过得非常快。我在上外完成了充实的研究生生活,不仅经历了专业知识的提升,还通过国际交流拓展了自己的国际视野,并通过自己的努力找到较为满意的实习和工作。趁我们还年轻,正是拼搏的阶段。Ships in habour are safe, but that’s not what ships are built for. 还有什么事比靠自己的努力实现目标更振奋人心呢?上外的同学们,一起加油,一起为未来而努力拼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