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交大课题组研究揭示藏药独一味镇痛的分子作用机制[图]

08.10.2014  17:06

上海交通大学药学院王永祥课题组对藏药独一味镇痛的分子作用机制研究最近取得重要突破,其研究成果近日以“Lamiophlomis rotate, an orally available Tibetan herbal painkiller, specially reduces pain hypersensitivity states through the activation of spinal glucagon-like peptide-1 receptors”为题,在国际麻醉学权威杂志《Anesthesiology》上发表( http://journals.lww.com/anesthesiology/Abstract/2014/10000/Lamiophlomis_rotata,_an_Orally_Available_Tibetan.27.aspx )。

独一味( Lamiophlomis rotate (Benth.) Kudo )为唇形科独一味属植物,又名独步通,藏语称“大巴”、“打布巴”,主要分布于我国中西部地区如西藏、青海、甘肃和四川等地,是近千年来藏族和蒙古族等少数民族的民间传统常用的止痛药。独一味水提物早在1989年就被国家医药管理局批准作为口服镇痛药物使用,并已收入中国药典。独一味现有胶囊和分散片等多种产品,广泛用于疼痛的治疗,但对其有效镇痛成分及作用机制一直缺乏系统研究。

该研究在疼痛实验动物模型上,证明口服独一味水提物及其有效成分对多种慢性疼痛具有镇痛作用,尤其对神经源性疼痛和肿瘤疼痛,镇痛率可高达50-80%。与经典镇痛药吗啡不同,独一味长期给药不产生镇痛耐受性。通过活性追踪,确定了环烯醚萜苷类化合物山栀子苷甲酯和8-O-乙酰山栀子苷甲酯为独一味镇痛的有效成分。采用化学生物学和基因沉默等技术,发现独一味水提物及山栀子苷甲酯和8-O-乙酰山栀子苷甲酯通过直接激动脊髓背角胰高血糖素样肽-1(GLP-1)受体产生镇痛作用,并在细胞水平证明山栀子苷甲酯和8-O-乙酰山栀子苷甲酯是GLP-1受体的小分子正构型完全激动剂,可能与GLP-1受体肽类激动剂exenatide具有相同的结合位点。

独一味的研究结果为王永祥课题组最近发现的脊髓GLP-1受体/β-内啡肽镇痛通路提供了新证据,也揭示了GLP-1受体可能为已被人体证明有效的治疗慢性疼痛的新靶点分子。进一步的研究表明,与山栀子苷甲酯结构类似的一系列环烯醚萜分子(包括京尼平苷、京尼平苷酸、 马钱子苷 和梓醇)均可正构性地激动GLP-1受体,从而为小分子GLP-1受体激动剂研发增添了环烯醚萜这一新结构。这方面的工作也在近期《Neuropharmacology》上发表( http://www.sciencedirect.com/science/article/pii/S0028390814001336 )。

独一味镇痛分子作用机制的研究为转化医学增添了新内容,为独一味等中草药进一步开发提供了药理学基础,也对中药现代化研究模式进行了有益的尝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