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校又一项重大人文社科研究成果“中国科学发展指数”发布

18.11.2014  15:24


图片说明:发布会现场

 

    11月17日,“中国科学发展指数——31个省市自治区及其区域科学发展研究报告”正式对外发布,上海的科学发展综合指数在全国名列榜首。该研究报告是我校人文科学研究院和上海华夏社会发展研究院对中国31个省市自治区科学发展综合指数展开的多角度、全方位的研究结果。       这份报告按照科学发展观的本质要求,遵循客观、可行、可比和可操作原则,围绕“经济增长指数”、“人文发展指数”、“社会进步指数”、“生态文明指数”等四大维度,“经济质量”等11个分维度,以及“万元地区生产总值能耗”等58个细分评价指标进行分析排序,从不同方面反映了各省市自治区科学发展的整体态势,同时又将31个省市自治区科学发展指数的22个核心指标进行对比,将东部、中部、西部和东北部、直辖市、自治区的地区科学发展指数进行对比,以厘清城乡之间、区域之间的发展差距。报告为实现城乡一体化,区域一体化的统筹兼顾、覆盖全局的未来发展战略提供指引,从而弥补以GDP为核心指标体系衡量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局限和不足。       这是继我校“城市文明指数”和“全国公众节约指数”之后的又一项重大人文社科研究成果。该成果由人文科学研究院知名教授鲍宗豪主持,历时20多个月,先后对我国31个省市自治区进行了海量数据搜集、整理和分析,对中国31个省市自治区科学发展综合指数展开了全方位的研究。  


图片说明:鲍宗豪教授详细解读“中国科学发展指数”

        据鲍宗豪教授介绍,在这次公布的指数排名中,上海科学发展的亮点突出,有多项一级指标处在全国领先的位置,在排名上体现出比较大的优势。例如,在“经济增长综合指数”的排名中,上海以88.97分位居榜首,高出平均分30.37分之多;在“人文发展综合指数”的排名中上海又以高出平均分18.72分之多的优势居于首位;在“社会进步综合指数”的排名上,上海以84.90分位居第二。这些数据说明,上海近年来注重经济和人文的发展,科学发展取得了较大的进步。但在“生态文明综合指数”的排名中,上海以71.15分居于第13位,在全国仅处于中上水平,这一数据说明上海还需进一步统一思想,更新理念,科学管理,沿着生态文明建设的基本路径,从资源节约与保护、环境保护和治理、生态保护与修复和国土开发与保护四个方向持之以恒、扎实推进。       鲍宗豪教授还表示,“中国科学发展指数”是我校刚刚申报的省部级人文社科创新基地的前期研究成果,该基地还将陆续在社会治理、城市发展布局、城市资源环境发展等方面进行进一步的研究。       “中国科学发展指数”的发布是我校在人文社科研究领域取得的又一具有全国影响力的重大成果,是学校近年采取各种措施,从人、财、物等方面有效保障人文类学术科研、鼓励人文社科学术交流的结果,它更得益于我校长期以来重视和鼓励人文社科研究的优良传统。       当天的发布会吸引了众多媒体的关注,《人民日报》、《光明日报》、新华社、《解放日报》、《中国青年报》、中国新闻网、《新民晚报》、《新闻晨报》、中国经济网、《东方教育时报》、上海教育、上海教育新闻网、东方广播电台等十多家媒体应邀参加。上海市社联学会处处长王克梅、上海市经济信息委办公室主任林主恩、闸北区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陈新光等领导,我校人文科学研究院总支书记杜仕菊、副院长熊万胜,以及学院部分师生出席见证了指数发布并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