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我们带着梦想 和上海这座城市一起勇往直前

04.01.2016  23:26

  这座城市,已经开启了属于它的2016年;城市中的人们,也开始了自己在2016年的全新生活。

  我们采集了5位市民的新年心愿,他们只是这个城市中2000多万人的缩影。其实,每一个人在新年初始,都有内心里的愿景,有的很大,有的或许很小;有的很丰满,有的又有些骨感……

  一个人有一个人的梦想,一个群体有一个群体的梦想,一座城市,也有一座城市的梦想。这些梦想要变得鲜活而真实,就需要我们所有人的努力。

  让我们带着梦想,和上海这座城市一起前行。

   创客尚晓辉:总理的承诺就是最大愿景

  2012年,上海第二工业大学学生尚晓辉和团队揣着2000元启动资金,在校园内开始了创业初体验。如今,尚晓辉的创业公司已经入驻复旦软件园,并在浦东新区三灶工业园区租下占地2000平方米的仓库,希望引领一场环保阅读的革命。从校园“小老板”一路闯荡到创业公司“掌门人”,尚晓辉深切感受到赶上了一个创业的好时代。

  在各大高校内,二手书店并不少见。然而,商业嗅觉敏锐的尚晓辉从故纸堆中嗅到了新商机。计算机专业出身的他为二手书市场注入了技术元素,尚晓辉和团队开发了一套录入和检索软件,几秒钟便能准确定位书籍,大大提升顾客的交易成功率以及效率。每隔一段时间,他会利用系统进行统计,哪些书畅销,哪些书滞销,这样就可以有的放矢,提升利润水平。2013年,这家位于二工大校园内的金海攀月二手书店得到投资机构青睐,一举获得100万元融资,尚晓辉初尝到了创业的甜头。毕业后,尚晓辉的创业公司入驻复旦软件园,二手书仓库也从500平方米升级到2000平方米,拥有超过一百万册二手书籍。目前,尚晓辉的团队已将这一模式复制到上海22所高校,全新升级的线上平台也于近日发布,推出一折购书活动。除了继续瞄准大学校园二手教材市场,尚晓辉还陆续开拓了公益机构、年轻父母群体等新渠道,传统的二手书生意被他经营得风生水起。

  在已经过去的2015年,创业成了热词。政府为草根创业者们解开了束缚手脚的政策,投资人和创服机构给他们备足了“弹药”。尚晓辉正享受着大众创业时代的政策红利,门槛降低了,手续也简单了。刚从校园踏上社会,他把材料一股脑儿交给创业园区工作人员,短短半个月,一家属于他的公司就诞生了。创业初期,他还能享受到园区免房租、管理费、无息贷款等一系列便利。

  对于新的一年,尚晓辉期待满满,他为公司定下的销售额目标是2000万,业务通过线上平台迈向全国,倡导和引领全社会的环保阅读新风尚。作为一名草根创业者,尚晓辉期待更多利好政策的出台,“尤其是对于初出茅庐的大学生,希望政府和机构能够搭建平台,使得各类扶持项目资讯更为集中,申报渠道更加畅通。”今年,尚晓辉也将推出一项扶持计划,将当年创业路上的经验、模式传授给怀有创业梦的年轻大学生们。

  “让每个有创业愿望的人都拥有自主创业的空间,让创新创造的血液在全社会自由流动。”李克强总理在夏季达沃斯论坛上的讲话,正是“尚晓辉们”在新年最为期盼的愿景。

   海归徐俊:雾霾再见让天空更蓝

  新年第一天,申城阳光和煦,25岁的海归徐俊和好友们出门游玩。她喜欢走街串巷,用手机记录老上海风景。然后再精心给这些照片贴上滤镜,仔细美化一番,发在社交网站上,和全球的朋友们分享。照片里的上海天蓝水清,让人向往。

  半个月之前,徐俊曾在社交网站上发过另一张自拍。照片中,徐俊用黑色冲锋衣裹住身体,戴着一个3M口罩遮住整张脸,头戴着毛线帽,堪称“全副武装”。在分享这张图时,她还不忘加以解释:“这是今天对抗雾霾天气的全部装备,希望晚上回家时一切安好。”那一天是2015年12月25日,申城在连续76小时的重霾中度过了圣诞节,空气质量指数超过300,达到严重污染程度。她的照片让朋友们有些震惊。

  徐俊旅英5年,回国后的第一站就选择来到上海。她说:“上海足够国际化,有发展潜力,我对自己有信心。”但冬季频繁发生的霾天气让她身体有些吃不消,更觉得上海与想象中的有一些距离。所以在跨年夜,徐俊在社交网站写下的心愿中加了一句“滚蛋吧,雾霾君”,来表达她对上海环境改善的期待。

  事实上,“天更蓝”不仅是徐俊的新年愿望,广大市民的期待,更是申城十三五规划中的上海愿景。让“快速科学增长”转变成“绿色发展”,这一理念贯穿2015年,并延续到“十三五”的开局之年。其中,应对大气污染、持续改善环境质量是规划中的重要内容。

  去年11月,针对冬季异常气候可能带来的空气污染,上海市环保局为“抗霾”出台《冬季空气质量临时管控措施》,要求部分企业在空气重污染天气里停工停产。在去年12月,该措施连续启动6次,对AQI指数的削峰作用显著;去年12月16日,上海针对“雾霾元凶”———有机性挥发物的收费时点实施办法出炉,发挥排污收费的杠杆调节作用,加快推进源头减排和促进产业升级。

  系列举措并重,让2015成为上海抗霾力度最大的一年,“到2020年,上海PM2.5浓度力争达到42微克/立方米左右”,天更蓝成了实实在在的政府工作目标。

  采访中,徐俊给记者展示了装在手机里的一个环境质量APP,实时显示着上海空气质量AQI。她说,这个APP里面记录的空气质量参数会影响到她未来有关买房、买车、生孩子的所有人生决定,这些也是她的“十三五规划”。希望有一天她拍摄的上海,不用滤镜,天空也可以蓝,城市也可以那么美。

   牌友”小洋:想成为二十分之一的幸运儿

  去年下半年,“90后”上海小伙子小洋加入了拍牌大军。最初,他纯靠“意识流”,但每次出价都与最终成交价差了一大截,摸索了几次以后,理工科出身的他决心改走“技术流”,日日转战各大拍牌论坛,与“牌友”们相互交流。如今,各类拍牌数据信手拈来,俨然已是一副老手的样子。他告诉记者,新的一年,自己最大的心愿是尽早将这张“最贵铁皮”收入囊中。

  “根据规定,2016年沪牌的计划投放量仍为10万辆,每个季度警示价仍为上季度成交均价。既然规则没变,战术也不变。”所谓知己知彼,方能百战不殆。昨日,小洋就翻着过去一年所记录的拍牌数据、笔记,和记者细细地分析起了新一年拍牌的“战局”。

  “价格方面,肯定是水涨船高,初步估计同比至少要涨5000至1万元。”小洋指出,去年第一季度车牌警示价为73700元,随后的三季度警示价都有所增长,分别达到了75200元、79900元以及82600元。每月的平均中标价都高于警示价。由此,根据2015年整年的成交均价来看,2016年第一季度警示价将在80685元。“这比按照相同算法的2015年第一季度警示价要高出整整6985元。”小洋说。

  而在他看来,低位徘徊的中标率在今年似乎也没有抬头的趋势。“去年一整年里,1月的中标率最高,为8.1%;而5月、6月、7月、8月、10月、11月、12月这7个月的中标率都不到5%,这意味着平均每20个人里只有1人拍中沪牌。”小洋指出,由于低中标率集中在下半年,新年伊始,估计仍不会有很大的改善。

  此外,根据分析,去年,沪牌拍卖的投标人数在不断增多,尤其是最后一次的拍牌人数已高达179133人,直逼18万人大关,是1月份投标人数的1.8倍。“这说明新的一年,将会有更多人加入到拍牌队伍中来。

  小洋说,虽然大伙都认定,按照现定的拍卖方式,投标量与去年持平,投标人数有增无减,中标率怎么看都不可能大幅上升,拍中沪牌可谓“难于上青天”,但“牌友”们依然斗志昂扬,信心满满。

  “你知道吗,上次我们拍牌蹲守的网吧有一个人中了,一群人欢呼了很久。新的一年,我希望自己能成为那二十分之一的幸运儿。”他笑着,扬了扬手中新的标书。

   动迁户颜志毅:周边配套设施尽快多起来

  站在崭新的家中,老颜的眼神中充满着自豪与满意感。他对记者说道,自己从来没有想到过,有一天能住上这样的新房。

  原先家住大连路唐山路的颜志毅,是虹口区旧改地块中的最普通的一户居民。住了一辈子的老房子,老颜用“头碰头,脚贴脚”来形容自己过去的生活。十多个平方米里“螺丝壳里做道场”,几代人在其中腾挪辗转;公用的厨房和厕所,烧个菜转身都要和邻居打招呼……这种老式里弄里的日子,在颜志毅和家人的心中,没有丝毫的留恋感,有的只是辛酸和苦楚。

  如今,老颜已经是中心城区最大的保障房基地“彩虹湾”一期的住户了,通过旧改分配,颜志毅和老伴两人得到了一套70多平方米的老房子,面积并不大,但老颜已经是相当满意,“和过去相比,简直是天壤之别。

  据了解,“十二五”期间,上海已经累计实施各类旧住房改造7000万平方米,受益居民超过100万户。“十三五”期间,上海还将实施5000万平方米的各类旧住房修缮改造。其中,将继续以成片二级旧里以下房屋为重点,同时开展中心城区零星旧改地块的改造,并推进郊区城镇旧区改造和“城中村”改造。这意味着,有着越来越多的老颜们可以从狭小陋室中搬出,走进宽敞新屋之中。

  提起自己的社区,颜志毅充满期许。这个大型保障性居住区由4个相对独立小区组成,总建筑面积将达89万平方米。其中一期工程“蔷薇里”小区,共1052套住宅,包括3幢高层和19幢多层,主要用于动迁安置和公租房使用。

  “住房条件已经改善了,就希望周边的公交、购物、医院等配套设施尽快多起来,我们的生活就能更加方便了。”老颜笑着表示,这可是所有动迁居民最实诚的新年愿望了。

   二孩”妈张琴严:负担少点幸福感才能强些

  趁着这几天天气不错,诸裕陪着妻子张琴下楼晒起了太阳,虽然套着一件宽松的外套,依旧遮不住已经鼓起的肚子。再过4个月,这对80后小夫妻能再一次感受一番为人父母的喜悦。而此时,他们2岁的儿子小天正在家里的小床上睡着午觉,睡梦中的他,没准正在猜测着妈妈会再给他添一个妹妹还是弟弟。

  这里是诸裕刚刚新搬的家,面积从原先的45平方米置换成了90平方米,大了足足一倍,对于这对工薪阶层小夫妻而言,还贷的压力自然不小。但所有一切的改变,都是为了能够让即将出生的第二个孩子,和儿子小天一起有个更舒适的成长环境。

  身为80后的一代独生子女,诸裕和妻子从小都是各自家里唯一的孩子。童年时,他们只能和邻居一起玩耍,虽然物质条件上颇为优越,但总觉得少了些什么。自从二孩政策陆续放开后,夫妻俩就一直计划着给儿子小天增一个“手足”。

  其实,从2013年“单独二孩”政策实施后,像诸裕夫妻这样的80后早就已经符合生育标准,但“生还是不生”这个问题,一直徘徊在他们的心头。有数据显示,自“单独二孩”政策出台一年以来,2014年我国出生人口1687万人,较2013年仅多出47万人。因为在相当一部分家庭看来,从“一家三口”到“一家四口”的改变,多的不仅仅只是一个孩子,更多的是肩头责任。

  今年起,随着全面二孩政策实施,中国也正式告别独生子女时代,迎来二孩时代。对于不少家庭而言,“一家四口”模式将成为一个时代的显著标志。有人会说,在当下医疗资源、教育资源都比较紧张的环境下,再多一个孩子无疑是一种负担。不过对于不少秉承“二孩是福”的爸爸妈妈来说,多一个孩子却是多了一份幸福感,若能凑成一个“”字,更会被直接冠以人生赢家头衔。

  的确,面对二孩时代,我们有太多期许,但同时,我们也有太多方面需要去准备和适应。除了物质条件以外,更多应是心理上的调整。

  采访中,张琴直言,自己也知道夫妻俩带两个孩子肯定会特别辛苦,要是负担能少一点,幸福感就一定能更强些。但她一直相信,等熬过了艰苦期,等到孩子可以相互作伴时,不论他们是一起玩,还是一起吵架,都叫“作伴”。这种感觉,可能是只有一个孩子的父母所不能体会的,但它确实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