停摆八年真如庙会今重开 主打公益与民俗品牌

16.10.2014  11:04

  今天下午,真如庙会重开。一提起庙会,那热闹的氛围――穿上新衣,举家出行看看大戏,买买东西,吃吃特色小吃――是不少真如人的儿时记忆。2006年,始自元末的真如庙会,因为影响交通等原因,在居民的反对声中退出历史舞台;但在去年的一项民意调查中,超过半数真如居民希望“把真如庙会搞起来”。

  据悉,新庙会不走“地摊式”老路,转而主打文化公益和民俗品牌。

   元末明初庙会

  悬灯演剧赛神迎会

  50多岁的陈章庆年轻时在普陀区工作和生活,对真如庙会记忆颇深。据他回忆,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庙会经济比较盛行,真如庙会年年举办。一到庙会时间,各种小摊小贩、民间艺人都汇集到这里,把真如寺门前的几条街道占得满满当当。那时候的庙会,吃的、穿的、用的、玩的,什么都有,俨然市民的节日;男女老少全家出动,“大街上都是人,大人把孩子顶在头上边走边逛,好不热闹”。

  真如庙会具有悠久的历史。建于元代的真如寺,迄今已数百年。真如镇缘寺成市,又位于嘉定、上海城郊连接处,客商云集,成为巨镇,谚称“铜真如”。元末明初,每年农历四月初八佛诞节,真如寺前“悬灯演剧,赛神迎会,仕女进香,填塞道路”。真如庙会从此闻名遐迩,真如商业由此兴盛600年。自元明始,真如周围农村以植棉为主,市镇形成后,出现了纺纱、织布、榨油、豆腐、酿酒、锻铁、竹木器等手工业。

  据《真如志》描绘,“商贾云集、绵延十里”的盛况指的就是真如庙会。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真如镇恢复了悠久的庙会传统,选在每年“五一”国际劳动节定期举办,连续办了22年。那时候,庙会举办期间,从兰溪路至南大街千余米长的路段两侧密密麻麻摆着近300个摊位。服装、鞋袜、干货、小吃、古玩、书籍等等什么都有,镇政府还组织社戏打打唱唱来助兴。

   2000版庙会

  阻塞交通兜售假货

  进入新世纪,真如庙会遇到了新问题:随着城市的发展,真如老街逐渐发展成为一条仿古商业街,商家正式进驻,以前的地摊式庙会弊端日渐突出。

  首先是占路扰民。庙会期间,小摊小贩占据了整个真如南大街以及附近区域,导致道路交通拥挤,甚至封路封道,以致车辆无法正常通行,武宁路兰溪路及南大街大渡河路路口一时成为交通瓶颈。此外,庙会的喧闹声也使沿街数百户居民寝食难安,不少市民写信向政府管理部门投诉。

  由于老式庙会基本上都是摆摊经营,300多个摊位难免良莠不齐,个别无证摊贩乘机在此兜售三无产品,影响了庙会的声誉,也引起市民反感。当时,针对附近真如西村和南大街居委会进行的一次问卷调查显示,有78%的居民对举办庙会投了反对票。在多方权衡下,真如镇政府决定不能再办扰民、占路、低水平的庙会,并于2006年起暂停已举办了22年之久的真如庙会。

   2014版新庙会

  推广民俗彰显公益

  随着真如城市副中心的开发建设,沉寂了八年的真如庙会重新被提上议事日程。最初的动议来自真如镇文明办:“真如寺有数百年历史,庙会是市民喜闻乐见的娱乐活动,办得好肯定会受欢迎。

  新庙会不走“地摊式”老路。据悉,此次真如庙会对摊位实行“准入制”,展示能代表传统文化民俗的手工艺品,尤其是具有真如特色的民俗文化,比如糖画、剪纸等。值得一提的是,庙会邀请20多家各类社会公益组织入驻,“叫卖”包括养老在内的社区公益服务。庙会还设有公益展示区和义卖区,庙会主要收入将全部捐赠给社区内的敬老院等福利机构。

  为了避免占路影响交通,新庙会的举办场所定于真如老街路口的一个大型广场,面积近2000平方米。市民可拿着真如庙会的宣传单,在各个摊位免费收集公益章,集满者可以兑换真如古寺的参观券。

  真如镇镇长孟庆源用“试水”形容此次庙会的举办:“现代人需要庙会做什么?热闹开心之外,带点什么回家?我们尝试借庙会展示社区公益组织能力,试着让第三方公益组织介入,为居民提供需要的服务和活动――希望新的真如庙会既闹猛又有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