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懂上海】那些消失的地名

13.12.2015  16:13

八仙桥


老上海都知道“八仙桥”,在什么地方?黄浦区西藏南路、延安东路及周边一带。“八仙”二字可不是传说中的八位神仙,而是和第二次鸦片战争中的一场战役有关。

八里桥之役


1860年8月,由于英法联军攻陷大沽口,并朝北京进发。期间,双方谈判破裂,清政府掳走英国特派谈判代表巴夏礼及随行兵士共39人,有多人因病、因伤死在监狱中。于是,英法联军大举进攻通州,在北京东郊八里桥大败僧格林沁。



由于“八里桥之役”是第二次鸦片战争中最为关键一役。上海法租界为了纪念这次战役取得胜利。于是,便将当时法租界西部一条新辟筑的马路命名为“八里桥街”,即今天的云南南路。但是,上海人出于情感原因对这个名字自然不能接受,故用了吴语中和“”语音相近的“”字,改名“八仙桥街”。


1900年,上海法租界扩张,并在周泾的北部,沿公馆马路(今金陵东路)修建了一座跨河木桥,这就是“八仙桥”。1914年,周泾被填平,辟筑敏体尼荫路,即今西藏南路。洋泾浜填平,修筑爱多亚路,即今延安东路。桥没有了,但“八仙桥”最终成为地名留了下来。



当年,“八仙桥”遍布各种饭店商铺,东北方还有黄楚九投资的大世界,也让这一地区迅速成为上海的娱乐中心之一,包括恩派亚大戏院(即嵩山电影院,90年代被拆除)、黄金大戏院(黄金荣的场子,后来改名“华东大众剧院”,93年拆除)、南京大戏院(49年改名北京电影院,59年更名上海音乐厅至今)等戏剧影院,都在这一地区开设。



当然,对笔者这样70后的上海人来说,提到“八仙桥”,第一想到的就是小菜场,新鲜蔬菜、南北货当年是样样有;又由于是光明中学毕业,90年代末,曾多次想去八仙桥地区看看,可惜,早已物非人非了。


五角场


只要提到“五角场”,上海人基本都知道大致的范围。民国初年,这里原来是江湾镇以东的一片荒野,1920年代复旦大学迁来此处。1930年代,上海市政府为了与租界竞争,在黄浦江下游方向开辟新区,修筑许多道路,这五个角链接的干道就是修筑于那时,并形成了交通枢纽。




1929年,上海特别市政府通过“大上海计划”,将此处作为新上海市中心区,并在五角场的东北方建成市政府、博物馆、图书馆等中国古典式建筑,以及江湾体育场。



抗战期间,日本人继续经营,建成恒产株式会社(现在的南京政治学院分院)等。此后主要发展为文教区,附近有复旦大学、同济大学、第二军医大学、上海财经大学、上海体育学院、南京政治学院分院,以及长海医院等。如今,五角场是市府确定的十大商业中心之一,是和徐家汇、四川北路、淮海路、中山公园等商业中心齐名的“上只角”。


曹家渡


相比之下,上海另一个“五角场”,就很少有人还用这个名字来称呼它了,这就是“曹家渡”。其位于静安区、普陀区、长宁区的交界处,是以长寿路、万航渡路、长宁路、万航渡后路形成的5叉路口为中心的一个区片名。



曹家渡最早是西郊的乡村地区,在明代形成一个名叫曹家宅的村落,举人曹守常家族居此(今长宁区曹家弄),万历年间,曹家在附近苏州河上设立渡口。

沪西歹土


由于水陆交通便利,曹家渡成为了沪西主要的商业集镇,沿河设立码头、仓库、工厂,并迅速与市区融为一体。同时,由于属于越界筑路地区,解放前这里长期成了租界和华界“两不管地区”,吸毒、赌博、嫖娼活动猖獗,流氓出没,凶杀、抢劫案件不断、被时人称为“沪西歹土”。



1990年代以后,曹家渡地区进行了大规模城市改造,工厂外迁,杂处于工厂厂房之间的简陋住宅被拆除重建为高层住宅群。曹家渡也被规划为市级商圈之一,开设有中百一店沪西商厦、开开商厦等。


杨树浦


老上海口中的杨树浦,其实就是杨浦区的旧名;一个“”字道明了它的真实身份:一条黄浦江的支流。



杨浦区位于上海市的东北,南临黄浦江,是上海拥有黄浦江岸线最长的一个区。正因为这个原因,当年租界就力图指染这块地区。

兰州路的来历


1891年公共租界计划从杨树浦捕房起,沿杨树浦筑一条通黄浦江的道路。一旦沿江马路筑成,就会影响四周农田的灌溉。


于是,四周农民数百人冲到杨树浦捕房进行抗议,“上海道”聂缉椝经过实地调查后,也对工部局侵权行为向领事提出抗议。在中国官民的压力下,工部局被迫修改筑路路线。后来,这条马路英文名lay road,是以曾任海关总税务司的李泰国(lay horatio nekon)命名的,中文名“兰路”,就是今天的兰州路。




为了抢路,当年工部局在筑路的同时,命名相当随意且混乱。但是,随着杨树浦地区的快速发展,1920年,工部局被迫决定重新定名,内江路、定海路、凉州路、平凉路等一批名字,就是从那时开始,沿用至今。




1899年杨树浦地区被划进租界以后,工部局又筑了一条从提篮桥至复兴岛的杨树浦路,于是“杨树浦”作为片区地名,大致上被确定下来了,它可以泛指提篮桥以东,沿杨树浦路两侧一带地方。


泥城桥


这恐怕是只有老上海才知道的地名了。




西藏路桥,原名泥城桥,亦称新垃圾桥(垃圾桥,即现在的浙江路桥),是苏州河上的一座桥梁,南接西藏中路,北接西藏北路,南起北京东路,北至蒙古路。著名的四行仓库即位于该桥北端的晋元路上。


该桥始建于1853年,为跨泥城浜的一座木桥。当时,泥城浜上尚有中、南两座木桥;1899年,泥城浜被公共租界填为路后,中、南两桥随之而废。北桥被工部局拆除后,重建为跨苏州河的木桥。


1922年,工部局又拆除木桥,改建为混凝土桥,1942年,改称为“西藏路桥”。2002年,上海市政府决定拆除老桥,在原址重建新桥,并于2004年完工,桥面宽度也由原来的18.68米,增加到了33米。




泥城桥地区的中心在西藏中路、北京东路、北京西路、新闸路、芝罘路的六岔路口,是四通八达的交通要冲。


上世纪三、四十年代,该地区公司、戏院、商店等鳞次栉比。著名的祥生汽车公司(即后来的市出租汽车公司,是改革开放前唯一一家出租车公司,是强生出租汽车公司的前身)、丽都大戏院(即贵州路上的贵州影剧院,已拆除)、金城大戏院(即北京东路上的黄浦剧场)、大加利酒楼(现为南国酒家)等,先后开设于此。




此外,由于泥城桥地区北濒苏州河,船民多,小商小贩多,贫民多,因此,适应这些人需要的店铺也多,如铁铺、缆绳商店、五金店、小饭店、油酱店、茶馆、小旅馆、澡堂、当铺等。


解放后,这里也是通往彭浦工业区,吴淞工业区和上海火车站的交通要道。除十几条公交线路经过这一带以外,大批载重货车纵横通过,成为全市交通最繁忙的地区之一。




这一带的商店几经调整,形成以服务行业为中心的商业网点,有多家点心店、中小饭店、食品店、理发店、中小型旅馆,如大观园浴室、逍遥酒楼、新光理发店、北京旅社等。全市闻名的星火日夜食品商店和小绍兴分店等,一些日夜饮食店开设于此,通宵服务,灯光达旦,是夜上海的一角。

大自鸣钟


在老上海的记忆中,沪西“大自鸣钟”远近闻名,当年,就连到附近去买东西,都叫成“到大自鸣钟去”,而周边开出来的日用品商店、小五金、或者烟杂店,都会自觉地取名叫“大自鸣钟火锅”、“大自鸣钟宾馆”、“大自鸣钟电器商店店”等等。




大自鸣钟”东起陕西北路,西靠常德路,南近安远路,北达普陀路。它的名字的确和一座钟塔有关。


卢家湾


说到“卢家湾”,这个难度更大了,不过,只要说到曾经的“卢湾区”,也就是“301013”的名字是怎么来的,想必大家都会明白。




该地区大致范围东至淡水路、鲁班路,西至泰康路,南至斜徐路,北至建国中路。肇嘉浜自西往东,过了打浦桥,在一户姓“”的田宅旁(今徐家汇路、重庆路)拐弯北上,再拐向东去。这是最早的“罗家湾”。又因为上海话中,“”、“”不分,遂讹为“卢家湾”。


这里原为肇嘉浜的一个河湾,是上海法租界和华界的边缘地区,上海法租界总巡捕房及监狱位于此处,附近系小型工业区和平民聚居区。1990年代以后,成为房地产开发热点区域,迅速演变为新兴的高层住宅区。



版权声明:本文系看看新闻网独家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