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懂上海:红宝石的鲜奶小方

20.01.2015  19:58
多少上海经典美食消失、走样,但总还有实力派的红宝石鲜奶小方可以投靠。很多上海人对这块名叫“鲜奶小方”的蛋糕一

多少上海经典美食消失、走样,但总还有实力派的红宝石鲜奶小方可以投靠。很多上海人对这块名叫“鲜奶小方”的蛋糕一见倾心。而这段倾城之恋,一恋就是27年。


红宝石的老板名叫过秉忠。毕业于圣约翰大学,加入英国国籍后回到中国。来到上海,过秉忠发现国外司空见惯的鲜奶油蛋糕难觅踪迹,多半是人造奶油蛋糕,而旧时上海随处可见的小咖啡馆,也都无从寻觅。


秉持创造一个属于上海市民的蛋糕西点品牌,创造真正属于上海的甜蜜味道的理念,一个品牌的传奇也就从那时开始。1986年1月,过秉忠与静安商委成立红宝石食品厂。


1986年10月,英国女王伊莉莎白二世首次访华。受英国驻上海总领事馆委托,红宝石蛋糕点为女王定做了一个三层蛋糕,蛋糕中间写着女王称谓的缩写“ERII”,左边有一面英国国旗,右边有一面中国国旗,寓意中英友好关系。


1986年9月红宝石蛋糕店开张,最右边为时任英国驻上海总领事孟德惠


1987年,红宝石第一家门店在华山路375号正式开业。


作家程乃珊这样描述第一家红宝石,“一家小悠悠的,只得一个门面的,铺着当时罕见的红白格子棉布台布的(当时的咖啡馆大多是玻璃台面,有时还有股抹布臭)红宝石问世了,很快成为那批原先找不到方向的老克勒们聚集之地。


红白格子相间的桌布、小巧精致的咖啡餐具、入口即化的鲜奶油、不紧不慢的下午茶时光……走进红宝石,西点原汁原味的呈现,让时光慢下来的氛围,一切都透着英伦绅士的从容。


于华山路的第一家门店位置也很特别,“上戏”、“儿艺”,拐个弯就是“人艺”、“青话”、上海歌剧院。不论是文艺范的“老克勒”,还是风华正茂的文艺青年,都乐意来此,喝喝咖啡,聊聊艺术,谈谈人生。


红宝石奶油小方的出现,也让上海人学会了分辨鲜奶油与麦淇淋的区别:

当雪糕卖5分钱一根时,上海零星散布的小型食品店偶然也卖蛋糕,过节时花团锦簇地摆满又大又圆纸盒装的“奶油蛋糕”。那是挺括硬实的植物乳脂,又叫麦淇淋。麦淇淋是困难年代的替代物,好似巧克力用代可可脂,味同嚼蜡。而上海人把用真正动物乳脂制成的奶油做的蛋糕叫做“鲜奶蛋糕”。“红宝石”长时间以来是小孩记牢“鲜奶油”的标志。


如今,在华山路的这家红宝石,每天依旧人潮涌动,在橱窗内,这些素面朝天的鲜奶小方,整列整排,密密麻麻、底气十足地陈列在玻璃柜中。壮观。


现在的鲜奶小方,卖15块一盒,每盒两块,装在盒子里的小方,四四方方得很拙朴,雪白的鲜奶油,顶着一星半点红樱桃。看不起鲜奶小方纯朴模样的人,第一口入嘴,立刻醍醐灌顶。鲜奶小方要的就是这样一种让人后悔“有眼不识泰山”感,底下浅黄的蛋糕松软,含着水色,湿湿的,中间夹着些许浅黄色的菠萝碎粒。


这样的西点,西方世界是买不到的,只有阿拉上海人,才深谙个中滋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