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懂上海】漫谈八仙桥
八仙桥是上海的一个地名,这不是一条街,也不是一条弄堂,而是一块区域,这个区域就是现在西藏南路、淮海路、金陵路、龙门路、延安路这一块围绕起来的地方,当时在20-30年代属于法租界,是一般平民寄居的地方,也是比较繁华的商业中心。
它不属于西区高尚的上只角,也不是杨浦、闸北、普陀的贫民区,这里有大量的店铺、石库门房子的群落,也有很多广式连排房(简易石库门),也有一些新式里弄,因此居住了各阶层的人士,五方杂处,华洋混杂,是一个中产阶级为主的寄居区域。但是这里的确是一块具有老上海特色的生活区域,只是,现在这里旧时的痕迹已经几乎没有了。
八仙桥的四座桥
1900年,这片区域建成了敏体尼荫路(今西藏南路);这里的交通要道地位逐渐开始显现,沿街的商铺也逐渐增多,以菜场为中心的老区开始形成,因为附近的周泾上有一座八仙桥,所以该地区被大家俗称为八仙桥。
1917年八仙桥东北面开设了著名的大世界游乐场,接着恩派亚大戏院、黄金大戏院、南京大戏院、恒雅甬剧场等相继在附近建成,极大地刺激了八仙桥地区的繁荣与发展。大小饭店星罗棋布,各种商店鳞次栉比,由此,八仙桥发展成为老上海的商业中心之一。
这张照片摄于金陵路、柳林路口,按地图来看停出租车的位置就是原来的八仙桥。
当年的八仙桥由于河多,自然桥也多,八仙桥地区原来有“老八仙桥”、“中八仙桥”、“南八仙桥”、“北八仙桥”四座,加上这里多条河道的交汇,可以想象这种星罗棋布的场景。
法国人、葡萄牙人和中国人一起摆摊;笋干、豆腐和奶酪、面包——中、洋产品一起上市的独特奇景,渐渐形成一个著名的“八仙桥小菜场”。
1917年大世界建成,这四座“八仙桥”也拆除,至今在世上只有人们记忆中的“八仙桥”,早年车到这个地区,卖票的会喊;“八仙桥到了!”,现在呢?这种声音也听不到了,因为这样叫,小青年会觉得怪怪的——哪里来的桥?
黄金荣的家
八仙桥居住的名人,在八仙桥最有名的名字就是黄金荣,当时他住在淮海路龙门路附近的均培里,这是一条门朝东南方向开的弄堂,现在上海广场就位于它的原址,均培里有几幢高大威严的石库门房子,其中到底最大最豪华的一幢就是黄金荣的家里,门楣特别高大,门上一副狮口黄铜门环金光铮亮。
弄堂里厢蛮暗的,但是极有气派又很谨慎,黄金荣把家安在这里是有深意的,一是此地地处法租界,他原是法租界的华捕,与租界上有千丝万缕的联系,一呼百应,可以寻求保护;二是这里地处两路路口,出脚方便,既可以享受繁华生活,又可以在有事时一走了之,近可在法租界盘桓,远可以去英租界暂避;三是他的产业也居多在此地,黄金大戏院、大世界等等,可以坐收渔利,管理方便。
解放后黄公馆变成了龙门路地段医院。
刘春山在八仙桥
八仙桥独特的地理位置,和寄居的人群,也吸引了一些艺人在这里居住,既有房价和租金便宜的因素,也有就近观察生活和社会,吸收生活的养分,能创造出大众喜闻乐见的作品之意。三十年代著名滑稽艺人刘春山就住在八仙桥,说起刘春山,老上海都晓得这个“潮流滑稽”的威名,他有本事把早上《申报》、《新闻报》上的新闻,编成滑稽段子,晚上在自己演出时就说唱出来,真是旁征博引、针砭时弊、嬉笑怒骂、活色生香,一时成为上海一景。极盛时代不仅舞台上刘春山潮流滑稽大为流行,就是广播电台也唱的家家都说刘春山。
今天的海派清口,周立波半年只说一段同样题材的段子已属不宜,可是刘春山天天晚上不一样,这叫什么功底。而刘春山的这些艺术灵感和文化底蕴很大一部分,就是来源于他居住的八仙桥。当时姚周、杨华生、笑嘻嘻、范哈哈、张樵侬、袁一灵等在自己的滑稽生涯中也多少受到刘春山潮流滑稽的影响。
刘敏扮演的富贵嫂,深受广大观众的喜爱。
因遭到日本人和汉奸的迫害,刘春山一病不起,1943年在上海辞世。他的儿子小刘春山是著名的评弹演员,在上海小有名气;女儿刘敏近年来更是走红上海滩,她在海派情景剧《老娘舅》中塑造的苏北富贵嫂,也成为大家喜爱的角色。
“老人和”的糟货
本帮菜馆“老人和”是上海最有历史和特点的菜馆之一,建于清朝嘉庆年间。开始叫人和菜馆,后来有分号开出去,故八仙桥金陵路这里的本店就叫“老人和”了。
做糟货最好的东西是熟的白肚、门腔(沪语俗称,也就是猪舌头)、猪脚爪、鸡脚爪、鸭舌头、小黄鱼、毛豆、素鸡等等。当时这些都是贱货不值钱,不像现在动则60-70元一斤,不过几毛钱的事。当时人们每样撮几样回去,也不过一元钱左右,到晚上全家搬个小桌子弄几张小凳子,坐在撒了水的阴凉弄堂里一起享用买来的糟货,男主人咪一点黄酒(当时啤酒是洋货,八仙桥那里的住民接受度不高),全家老小一顿美味的夜饭就解决了。
后来“老人和”搬到了瑞金二路打浦桥,没过多久也关张歇业了,但是糟货还是以这家店的名义每年夏天供应市民。
八仙桥的崛起
上世纪二十年代“八仙桥地区”的崛起,要归功于租界和华界的禁烟条令,福州路的烟馆都移到八仙桥一带。可以想象,吃喝嫖赌一时兴旺是怎样的场景——戏院,妓院,酒店,商店,新式里弄房子应运而生,人们也在这里聚居。
在金陵中路段,馬路的北面有宝大祥、协大祥二家著名的绸布店、有参店、药店、茶叶店、全国土产商店、以及龙门路与金陵中路交汇处的;著名的八仙桥小菜场、菜场旁的日日得意楼(茶楼兼书场)金陵中路段的北面则有:西藏中路口的黄金大戏院(大众剧场)、五金店、金中食堂、布店、月宫理发店、百货店、西湖浴室、邮政局……
闲时,你可以在“月宫”理个发。然后去“西湖”洗个澡,这个西湖浴室,当时设施算是好的,还有雅座,可是与今天的大浴场相比也实在简陋,不过黄金荣可是经常光顾的。
这一范围内,可以说百业杂陈。游客可以在这里买到日常生活所需的一切。
四十年代金陵路的协大昌和华洋杂货铺
金陵路西藏路口的鹤鸣皮鞋店,是当时时髦青年要去的地方,还有宝大祥、协大祥绸布店都在那里有巨大的店面,当时绸布店中收款开发票都只是在店当中设一个收银台,收银台与每一个柜台之间都架设了铁丝构成的网络,网络上有铁夹子,营业员收到钱款并开出出货单后,就把它们用铁夹子夹好,用力一推夹子,夹子就滑行到收银台,出纳计算后,将找头和发票也用夹子夹好,用力一推就到了该营业员的柜台上方,营业员取下核对后交给客户,银货两讫,生意成交。
戏院荟萃 歌舞升平
八仙桥当时是一个剧院、戏馆、游乐场、电影院汇聚的地方,当时这里电影院有南京大戏院,也就是现在的上海音乐厅,这是专门放映首轮电影的豪华影院,据说是和好莱坞华纳、哥伦比亚等影片公司连线的。
在金陵路上有一家黄金大戏院,这是黄金荣的产业,当时麒麟童就是在这里唱《徐策跑城》、《萧何月下追韩信》和《四进士》的。1947年越剧十姐妹就是在这里联合义演《山河恋》,一时轰动上海,现在众星寥落,已成绝响。还有在淮海路龙门路路口有一家恩派亚大戏院,它有一个圆圆的顶,在当地十分明显,这里解放以后改称嵩山电影院,专门放新闻纪录片。
八仙桥的大世界
当然八仙桥还有一个不能不提的重要娱乐场所,就是延安路和西藏路转角地方的大世界,过去叫荣记大世界,也是黄金荣的产业,是当时远东最大的娱乐场,所以上海当时游乐场基本都以大世界命名,南京路西藏路有新世界、南市有南市大世界、杨浦有苏北大世界,可见名头之大。
大世界最为传扬的就是门厅里几个哈哈镜,把自己变形的人影推到自己的视野中,使自己哈哈一笑。大世界还有各种地方戏、滑稽戏、杂耍的演出,各路艺人通过这个平台来唱红自己,走向上海滩的大舞台。戚雅仙、毕春芳、小彩舞等等都曾在这里登台亮相,并且一炮走红。
大世界近百年来那座罗马式的塔楼一直是上海的地标性建筑,无论是大世界游乐场、人民游乐场、东方红游乐场还是青年宫,又再回到大世界,这里就是上海人心头一个永不消失的焦点。
现在的八仙桥已经变成一个现代高楼林立,看上去有点像香港、东京八仙桥或者纽约什么地方的现代CBD。虽然现代了,可是没有了特色,没有了上海的风情,没有了我们熟悉的街肆。八仙桥作为一个地名可能还会长时间的留存在历史书上和人们怀旧的脑海中,可是作为老上海的商业中心、娱乐中心、交通中心它已经不复存在了。
版权声明:本文系看看新闻网独家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