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村民把122座祖坟合葬 省千亩地建工业园

18.11.2014  09:43

  丽水市云和县白龙山街道程宅村离县城不过四五里地,这个看似平常的近郊小山村却做了一件全省都没有做过的大事。

  全村原本散落在千余亩土地里的122座祖坟如今被集中到了一个4平方米的坟茔(墓穴)里安放。由此,云和县节约了1千多亩土地,如今一座新兴的工业园区正在原先的墓地群上建设。

  根据省民政厅的数据,这样的生态墓葬全省尚属首次。

   向低丘缓坡要发展空间

   村主任主动提出迁坟

  52岁的程晓东是程宅村的村主任,也是主动提出迁坟的人。

  程宅村是一个有一千多人口的行政村,其中有300多人姓程,程姓也是村里第一大姓。老程说,他们的祖先来自福建,因为躲避战乱,清朝时移民到了这里。

  跟村里大多数村民一样,老程家的祖坟也散落在山林间,最早的坟茔一直要上溯到13代前。对于这些老祖宗,除了程家的族谱里能寻得见名讳,老程自己已经没有印象了。“应该是在清朝嘉庆年间了吧,祖宗也是一个庄稼把式。

  2012年7月,云和县提出了向低丘缓坡要发展空间的政策,程宅村的祖坟开始面临迁移的命运。

  当云和县民政局工作人员找上门时,程晓东觉得很坦然,“我个人没意见,村里的祖坟已经十几代了,我觉得可以把村里年代久远的祖坟都安在一起,这样更省地方。

  程晓东的这句话引起了云和县民政局长余高进的兴趣。

  于是,程晓东第一时间找到了60岁的程岩兴。老人是程氏家族里颇有威望的老者,念过书,懂得大道理,他的想法跟程晓东不谋而合。

  几天后, 程岩兴组织程氏家族的人在村东头的广场上开了一次会。

  会上,有人炮轰,有人支持。但最后大家达成了一致,有122户村民愿意把六代以上的祖坟安葬在一起,而几户不愿意安葬在一起的村民则把祖坟迁到了村级生态公墓。

   122名祖先迁到同一墓穴

   按辈分安放骨灰罐

  集中安葬祖坟的这块墓地由云和县民政局着手打造,地址就位于村公墓边。

  墓地占地大约四平方米,墓穴设计了阶梯式的立体空间,按辈分高低依次安放着122个精巧的骨灰盒金罐,里面装着从祖坟里挖掘出来的祖宗的残骸。其中年代最久远的来自清嘉庆二十四年的墓葬,即1819年,最近的则是距今百年左右的6代祖坟。

  “我们要做到尊重逝者,尊重村民的先祖,尊重村民的情感,一点也不能马虎,在下葬时,民政人员挨家挨户请人监督迁坟,装殓。”余高进说。

  2012年底,这座占地仅四平方米的合葬墓正式落成。建成那天,程氏家族的几百口人静立坟前,一人一杯清酒洒在墓前,酒香四溢,略有悲伤。“现在我们每年清明祭奠都会在这里聚一下,说是祭奠,更像是一次聚会。”程晓东说。

   生态墓节约了土地

   能让百姓满意就值得推广

  122座祖坟被集中到了一个4平方米的墓穴里安放的消息披露后,程宅村的做法得到了多方肯定。

  余高进告诉钱江晚报记者,已经有多地前来考察程宅村的合葬生态墓。

  浙江省民政厅社会事务处处长胡玉民说,我省一直在推行生态墓以消除青山白化。“像云和县程宅村这样既节约了土地,又能让群众满意的生态墓值得借鉴推广,目前以这种超过百人合葬的形式的生态墓在我省尚属首次。”他还分析了云和程宅村程姓合葬生态墓成功的原因。

  一是地处偏僻,没有受到战乱和自然灾害的影响,所以有超过十代的普通民坟,从情感上来讲,隔代越远感情也渐渐生疏,百姓的情绪也能慢慢平复。

  二是这里的百姓和基层民政部门沟通得好,灵活机动地顺势而为。

  胡玉民说,“推行生态墓是大势所趋,传统的中国人对祖坟的观念极其深重,这就要求基层民政人员和百姓多进行有效的沟通,我也希望全省各地多出现一些像程宅村因地制宜顺势而为推行生态墓的的好事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