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式”气象服务为“三农”保驾护航

02.07.2015  20:50

近年来,奉贤区气象局急“三农”所急、想“三农”所想,致力打造“直通式”气象为农服务新模式,去年全年为2300多个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种养大户、农机专业户、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提供针对性、前瞻性、实用性的气象服务,光是手机短信全年就发出20多万条,至去年底,奉贤全区已有一半乡镇被中国气象局认定为“标准化气象灾害防御乡(镇)”,有两名气象信息员被评为“全国百名优秀气象信息员”。今年1至6月已开展现场调研11次,向农户发送手机短信9万余条。

  记者  卢连明  通讯员  顾品强  

  “你看,眼下正是庄行蜜梨的膨大期,可如今个头偏小不算,还出现了不少斑痕,影响了梨的商品性,减产基本已成定局,但为了减少果农损失,针对蜜梨生长特点和天气情况,我们已向50多户果农提出了建议。”奉贤区气象局高级工程师、防灾减灾科科长老顾手里拿着几个小生梨一边给记者看一边动情地说。

  今年,由于受盛花期降水偏多、低温、大风和冰雹等不利天气影响,蜜梨坐果明显减少,如何做好后期管理,老顾和区农林署技术人员到现场“会诊”后向果农提出了三点建议和要求:一是做好病虫害防治;二是针对6、7月梅汛期可能出现的台风、雷雨大风和强降水等灾害性天气,加强肥水管理;三是加强灾害性天气的预报预警服务。

  4月中旬,当小麦陆续进入杨花和染病关键期,该区气象局及时发出了病虫防治天气预报,预计18-20日有阴雨暖湿天气,有利麦子赤霉病发生,建议利用14-17日的有利天气,抢抓病害适期防治。据区农委植保站反映,幸亏气象局预报及时,防治到位,今年麦子赤霉病发病率比去年降低了50%左右。

  该区气象局局长屠学明告诉记者,奉贤是一个农业大区,是上海的重要农副产品供应基地,2011年至2014年被中国气象局列为“三农”气象服务建设县(区),着力推进“健全农业气象服务体系和农村气象灾害防御体系”建设,他们坚持以服务农业为重点,以农民受益为核心,重点做好粮食生产、设施农业、特色农业等服务对象的产前、产中、产后的“直通式”服务。3年多来,他们还通过以老带新,组织开展业务培训,让年青人掌握农作物生长规律和发病规律,全局已完成业务论文26篇,多数已在市级和市级以上刊物发表。

  【做法】

  精心打造“直通式

  气象为农服务新模式

  经过不断摸索和完善,该局创新建立了“一个专栏”、“一个拓宽”、“二个提早”、“三个服务重点”、“一个特色”直通式气象为农服务新模式,大大提升了气象为农服务和防灾减灾的能力和水平。

  “一个专栏”,实现为农业生产提供全过程服务。

  形成“预测与农事建议”+“定期书面服务材料”:前期天气和未来天气预测与建议或农业气象专项预报和专题分析等,以书面、邮件、政务网、气象信息平台为主的发布方式+不定期跟踪服务:农用天气预报或重要农业气象灾害信息以手机短信、电子显示屏、智能终端为主的发布方式,实现对农业生产全过程的气象服务。

  “一个拓宽”,累计编发气象服务材料1300多次(期)。

  在原有书面、邮件、电话、广播电视台、政务网等传统发布渠道基础上,通过手机短信平台以及奉贤网、手机报、政府微博、奉贤微报、电子显示屏、移动智能终端等新媒体拓宽发布渠道,累计编发常规天气预报、农用天气预报、农业气象信息、重大农业气象灾害预警等各类服务材料、气象信息、科普宣传等1300多次(期)。

  “两个提早”,让农业部门做好应急应对准备。

  一是提早摸清农作物品种布局、生长状况、生育进程、农资和农机设备准备等苗情和农情信息以及可能影响农业生产的关键农业气象问题,提早准备,突出服务重点;二是提早开展对可能影响农业生产的气象条件进行预测、分析和研判,提出应对技术措施或生产建议,便于相关部门做好应急应对准备。

  “三个服务重点”即重点加强“三夏”、“三秋”等农事关键期气象保障服务、重点围绕国家粮食安全、开展水稻生产全程气象服务和重点做好菜花节花期天气预报服务。

  8月下旬至9月中旬为水稻穗期病虫害防治的关键期,事关全年粮食增产和农民增收。该气象局与区农委、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等部门多次进行水稻穗期病虫害发生程度和适期防治的联合会商,提前开展水稻穗期病虫害发生气象条件预评估,提出水稻穗期病虫害以病害防治为重点的建议,并以“重要农业气象服务信息专报”形式,通过手机短信平台向全区农业部门、粮食生产专业户提出“抓天晴和雨停间隙,做好水稻纹枯病适期防治等农事建议”。

  “一个特色”,实现气象为农服务科普化。

  在告诉公众和开展气象灾害预警、农用天气预报、农业气象信息等服务的同时普及气象防灾减灾知识和推广适用农业气象技术,提出趋利避害和应对气候变化的措施,实现气象为农服务的业务化、科普化。

  【经验】

  各方努力让气象

  为“三农”保驾护航

  完善气象为农服务机制。

  奉贤区气象局积极争取区委、区政府的支持,先后成立了奉贤区乡村气象服务专项建设领导小组和奉贤区气象防灾减灾联席会议,出台《关于健全奉贤区气象信息服务体系建设的实施方案》等政策文件,在全区11个镇(社区、开发区)建立基层气象服务站,各村建立气象信息员队伍,气象部门成立涉农专家联盟,为基层气象服务体系建设提供技术支持以及组织和资金保障,初步建立起了气象为农服务和防灾减灾工作社会化和向基层延伸的发展新途径。

  提高气象为农服务质量。

  奉贤作为实行政府以购买服务方式开展气象社会化服务的“探路者”,已走在了全国的前列,培育出一批基层气象信息服务、科学防灾减灾等社会队伍和力量。定期面向农业生产一线开展“知农时、懂农事、察农需、接地气”的调研,了解服务需求,把握关键服务时段,制定了气象为农服务周年服务方案,注重对春耕春播、夏收夏种、秋收秋种等关键农事季节预报服务;加强对灾害性、转折性和关键性天气等对农业高影响天气的监测预报,有效提升服务质量和效果;加强对奉贤区对虾、黄桃、蜜梨、食用菌等特色种养业和休闲农业气象条件分析和需求研究,开展针对性特色气象服务。

  拓宽气象为农服务信息发布渠道。

  已形成书面、电话、邮件、手机短信、电子显示屏、智能终端、气象信息平台、互联网等多渠道发布方式,气象为农服务信息发布渠道畅通便捷,全区村级至少有一种公众天气预报发布系统,至少有一种气象信息发布手段“直通”区镇村相关单位责任人和气象信息员,实现在第一时间发布和接收气象信息,解决了气象服务信息在农村传播最后“一公里”的问题。

  气象为农服务实现广覆盖、专业化。

  去年,奉贤区气象局将2300个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种养大户、农机专业户、农业产业化经营龙头企业及区镇政府相关人员纳入服务对象信息库,并按行业分门别类,设立粮油、水产、食用菌、畜牧、蔬菜、设施农业(蔬菜、西甜瓜)、水果、农机手、观光农业等9个涉农专业门类以及区镇农业干部、村气象信息员等组别,开展农作物产前、产中、产后直通式、精细化和专业化的服务,提高了服务的针对性和效能。

  【思考】

  提高气象为农服务能力

  仍有许多工作需要加强

  当前,针对农艺与机械、水肥等一体化、统一种子供应、工厂化育苗、家庭农场经营等新型农业发展模式和农业反季节、周年性生产、休闲农业等多样化农业生产条件下的气象为农服务还缺少有力的技术支撑,天气预报准确度、时效性和预测能力与气象为农服务的需求仍有一定差距。因此,需努力提高天气预报特别重大农业气象灾害预报准确率以及精细化和专业化程度和指导频率,不断丰富气象服务产品,提高气象为农服务产品的科技含量,为实现气象为农服务提质增效提供技术保障。同时,坚持“一站多用、多站合一”、“一员多用、多员合一”的方式发展村镇基层气象信息服务站和信息员,发挥气象预警信息和服务需求反馈的双向传递作用,进一步完善与涉农部门的信息、手段共享、技术开发和联合发布机制,重点研究粮油作物、特色果业的科学种植方法和播栽期、开花授粉期、灌浆成熟(果实膨大)期、收割(采摘)期等不同时期应对各类天气灾害的措施,建立较为完善的农村气象灾害防御体系和农业气象服务体系,实现气象特有的促进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的效应,仍有许多工作需要加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