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盲童演出,希望观众心里并不沉重”

16.02.2016  11:07

  “你心目中的庞鹰老师,长得什么样?”“他很高大,戴一副眼镜。

  “怎么知道的?

  “我虽然看不见他,可是我们摸过他的轮廓,把他的样子记在心里……

  在“蓝天下的至爱”慈善晚会上,毕业于上海盲童学校的长笛吹奏手张振宇和主持人有这样一段对话,感动了在场的每个人。他们说的庞鹰老师,就是一群盲童们的长笛启蒙老师,上海爱乐乐团节目部主任、长笛副首席庞鹰。他和盲童们的情谊,延续了24年之久。因为他,对于许多孩子来说,在盲童学校的12年中,学音乐是最值得期待的生活亮点。

   陪伴孩子敲开音乐大门

  记者曾经不止一次欣赏过盲童孩子的表演,听他们演奏长笛四重奏《乘着歌声的翅膀》、合唱《星星》。比起普通小演员,他们的表演更加细腻动人。或许,是因为演奏时他们无法用眼神交流,只能靠耳朵听、靠触觉去摸、靠心灵去感受,这些反而让他们更加沉浸于音乐本身。

  在他们的背后,有庞鹰这样一位默默无闻的志愿者老师。1991年起,他开始接受盲童学校的义教工作。教眼睛看不见的孩子学习这样一门高难度的乐器,对老师和学生来说,都是一种莫大的挑战。

  如今,每周三下午,庞鹰总是风雨无阻地来到盲童学校音乐楼教室,对盲孩子们进行一对一教授。由于盲孩子们的特殊性,他要把音符一个个读出来,不同的节奏、每个音符的时值、哪里呼吸、哪里吐音或连音,每一个细节都由他清晰无误地逐一读念,再由孩子们记录成盲谱,先背出乐谱,再一个个音试着吹奏。有时候,准确背下一段乐谱就要花好几个小时。庞鹰老师和孩子们待在一起,从下午三点直到晚上七八点,全然忘记了晚饭时间。

  最初来到盲校义教,由于孩子们平时都住校,寒暑假回家。若是经历一两个月空白期,吹奏水平就会迅速下降。为了让孩子们不中断学习,庞鹰有空就逐个上门教授,花费了比原来多出许多倍的时间和精力。上世纪90年代初的庞鹰家住浦东,从家里赶去学校,单程就要换乘三趟公交再加一次过江摆渡,路上来回4个小时。

  相处久了,庞鹰发现每一个盲孩子的个性差异巨大,他们学习长笛的初衷也大不一样,有的是出于对音乐的向往,有的是为了建立自信,有的则是为了一股不服输的劲。他充分地与孩子沟通,了解每个孩子的个性脾气和领悟能力,激发他们对音乐的兴趣、成为他们的大朋友,然后才让他们手握长笛、真正开始传授演奏技能。

  陪伴孩子敲开音乐大门的过程中,庞鹰也在深深感悟着因势利导、因材施教的重要性。24年来,他将义教心得归结为“仔细观察、认真耐心、不断鼓励”以及“触、碰、讲、答、问、帮、暗示”等等。

  面对一批新学生,他常常会用朋友般的语气鼓励:“眼睛不方便,或许有另外一种收获,因为你们有更多超出常人的感悟力,可以用心、用耳朵去体验音乐的魅力,用触觉乐器的键盘去构筑音符带来的美好憧憬,用演奏音乐去充实自己的课余生活,还能给自己、家人带来更多的生活乐趣。

   他的学生十分出色

  不管怎么说,24年义教,付出的辛劳必然远远多过回报。是什么让庞鹰一路坚持下来?“在我的学生中,有许多已经非常出色。”说这些话时,庞鹰的眼睛在镜片后闪着光芒。

  在他的教授下,历年来的学员全部通过了至少八级以上的上海市艺术类长笛等级考核。近年来,有三批6位学员先后通过了十级考核,并得到专业评委一致高度评价。2010年上海举办世博会,学员陈晓雯凭借长笛的演奏及个人综合素质,被推选为“世博小使者”。2014年,学员俞伟和陈晓雯被上海音乐厅指定为与受邀到访上海演出的世界著名长笛演奏家安德烈·格里米内利“大师与盲童笛音对话”公益活动的特定嘉宾,他俩演奏的《拿波里幻想变奏曲》片段和《大波兰舞曲》片段,让大师感到意外:“演奏非常纯熟,无异于常人的表现”。

  俞伟从2003年开始学习长笛,陈晓雯则从2005年开始,由庞鹰一手带教。庞鹰很喜欢这两个孩子:“他们属于全盲孩子,只有一点点光感。盲人的学习完全靠听力与手,凭记忆学习。他们能够取得如今的成绩非常不易。”庞鹰也很自豪,他们能得到格里米内利的赞许,“在意料之中”。

  一般,这样的大师级音乐家只会在演出当天飞抵现场,而格里米内利提前两天来到上海为盲童们上课,他的理由与庞鹰的阐述及其相似——“让更多人感受到长笛魅力,即使眼睛看不见,心可以听见。

   让盲童走出自卑阴影

  但庞鹰最得意的学生,是开头提到的张振宇。生于1978年的张振宇,是庞鹰的义教入门弟子。去年12月,37岁的张振宇终于达成心愿,在东方艺术中心演奏厅举行全国首位盲人的长笛独奏音乐会。

  自从降生到这个世界上,张振宇就生活在一片黑暗中。因为对音乐有一种特殊的敏感和天赋,他跟着庞鹰学习长笛外,还在市慈善基金会的帮助下组建了一支由盲人组成的业余电声乐队,不少在盲校学音乐的盲童参与进来,经常外出进行社会公益演出。20多年来,张振宇一直与庞鹰分享着音乐的乐趣——音乐,让他在黑暗中尝试着扩大生活的边界,追求一种更为积极、平等的生活状态,音乐响起的那一刻,他不会因为身体的不便而让梦想和才华随着岁月流逝。还有,他还喜欢和其他盲人们一起排练,这使他觉得,自己并非生活在封闭状态中。

  如今,张振宇是一名钢琴调律师,还开了一家网店,在圈内小有名气。前些年,他在进过钢琴厂实习、做过按摩师之后,和几名盲人同学共同创办了上海第一家盲人钢琴调音服务社。钢琴调律主要是靠耳朵,他们必须把看不到的钢琴彻底“”透,要熟悉88个琴键的声音、熟悉200多个销子的位置,再把钢琴的每一个音都调到准确的音高上。

  从张振宇的身上,庞鹰深深感到,大多数盲童因为身体上的不便,从6岁进入盲校学习到18岁毕业,一直过着从家到学校两点一线的生活,和社会接触得很少。即使毕业以后进入到一些为数不多的就业岗位,还是重复着从家到单位两点一线的模式,社会融入度并没有提高,这导致一些盲人长期生活在自我封闭的状态中,容易感染上自卑、抑郁、悲观的情绪。音乐不仅成为这群新生代盲人追求梦想的一个精神家园,更成为他们融入社会的一个平台。所以,他也将把自己的长笛义教坚持下去:“希望观众看完演出之后,心里并不沉重,而是觉得生活美好,盲童们同样阳光、同样快乐。

来源:解放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