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盲人”女子醉剪创奇迹 闵行姑娘屡获殊荣

19.02.2017  17:38

  一张空白的纸,一把剪刀,不用在纸上打任何画稿,凭借心中所思所想,直接在纸上剪出自己想要的画面,诸如风土人情、人物走兽、花鸟鱼虫……

  只是,拿这把剪刀的人,双目视力几乎为零——左眼视力只有0.05,右眼视力0.12。厉害吧!

  当“醉剪”遇到“失明”,碰撞出了一名被剪纸界誉为“中国醉剪第一人”的传奇女子。她家住闵行颛桥镇,今年38岁,名叫李黛。

   父亲给她一把小剪刀

  剪纸是一种镂空艺术,是中国汉族最古老的民间艺术之一,已成为世界艺术宝库中的一种珍藏。其中“醉剪”是最高层次的一种剪纸,它不打画稿,徒手在纸上直接下剪创作,犹如中国写意画般心随意走随机应变。

  李黛告诉记者,她自幼双目失明,眼前一片漆黑。做过两次眼部手术后,才拥有了微弱视力,但左眼视力只有0.05,右眼视力0.12。这样的弱视,让她从小“看到”的世界就和别人不一样。年幼的她看不清这个世界,但依靠感受到的模糊景象,竟然拿起画笔,在纸上慢慢描绘出心中的小天地,小花小草、蓝天白云以及各种小动物等。

  因为眼睛看不清,李黛画画时总把眼睛贴在纸上。看着李黛痴迷绘画的模样,父母不忍心劝阻,于是给女儿找来一把不太锋利的小剪刀,一张白纸,告诉她剪纸也可以剪出美丽的图案。“剪纸用手能触摸到,就不用那么费力去看了。

  那一年,李黛8岁,从此,她进入了精彩的剪纸世界。李黛的爸爸或许做梦也没想到,他的无心之举,却让弱视的女儿和“醉剪”碰撞出了传奇色彩。这一“”便是30年。

   无师自创独特醉剪法

  李黛告诉记者,“醉剪”并非“盲剪”,创作过程中,也会摸、看,甚至用到放大镜。她还在多年的创作过程中摸索出了一套独特的“醉剪法”。

  李黛每天都会花费四五个小时在剪纸上,而剪纸的素材来源于生活。她说,自己看到的只是模糊的轮廓,这让她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剪出充满童趣的作品,如相濡以沫的老两口、玩耍的儿童、憨态可掬的猪八戒等。她说,从8岁至今,她无师自通已创作出4000余幅作品。

  1993年,李黛的剪纸作品《戏剧人物》被天津戏剧博物馆收藏;2004年,作品获第二届华夏风韵剪纸艺术展银奖;2007年,她的作品《西厢记》《两小儿辩日》获得了中国文化遗产日“中国民间艺术作品”系列银奖……此外,李黛还先后被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中国民协剪纸艺委会、中国音乐著作权协会、中国儿童音乐学会、上海市美术家协会、上海市民间文艺家协会等机构吸纳为会员,上过CCTV等知名电视栏目。2007年,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颁给她“特殊贡献奖”,从此她被誉为“中国醉剪第一人”。

  不仅如此,在爱唱歌的父母影响和辅导下,李黛还会唱,通俗、美声、戏曲都可以拿得出手。她能将剪纸和歌唱相结合,一心二用,边剪边唱,一曲唱罢,一张剪纸作品也同时跃然纸上,首创出了“剪纸表演唱”。除此之外,李黛在绘画、书法、写词、作曲等方面也颇有研究。

  视力几乎为零的她,凭借着顽强的毅力和对剪纸的热爱,创造出了一个奇迹。

   编教材传授剪纸技艺

  李黛的剪纸艺术炉火纯青,但也越来越感受到“醉剪”技术后继无人。她喜欢孩子。2016年,她出版了《李黛剪纸童话》一书,并开始自编醉剪教材。

  闲暇时,只要社区学校、居委、妇联等地组织公益活动或者剪纸学习,她都乐颠颠地参加和给孩子们免费上课。她走入社区学校、周边学校,还有街道文体中心、居委会,甚至还有在沪的一些外国学校等。“我的课程主要分为两种,一是纯粹教授剪纸,二是把剪纸和自编的童话故事相结合,三是把歌唱和剪纸相结合。

  她说,醉剪和普通的剪纸不一样,是一种更高要求的创作。她自比为一名“爱心公益志愿者”。“我虽然不富有,但希望能通过所学,把更多快乐的种子播撒到更多人的心田。只要哪里有需要,我都会去。

  

来源:新民晚报       选稿:贡小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