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食品药品监管局局长阎祖强谈食品安全问题
市民满意的食品安全城市,用什么筑就
坚守“四个最严”的2016年,上海集体性食物中毒报告发生率虽然仍保持在1例/10万人口以下的低位,但相比2015年略有反弹。同时,餐饮环节非法添加罂粟壳类物质、网络订餐平台上线无证照餐饮等问题还时有发生。该如何看待过去一年上海的食品安全形势?
阎祖强:过去一年,上海食品安全总体状况继续保持有序、可控、稳中向好的态势,全年未发生区域性、系统性重大食品安全事故。在各方努力下,上海食品监督抽检总体合格率达98.5%、食品安全风险监测总体合格率达97.3%,为2011年以来的最高水平。
合格数据背后,是上海打击危害食品安全违法行为的坚持不懈。2016年,上海监管部门共发现问题企业4.9万户次并予整改和处罚,同比上升58.1%;查处食品安全违法犯罪案件7240起,罚没款1.63亿元,同比增加131.6%;公安部门侦破危害食品安全的犯罪案件159起,抓获犯罪嫌疑人320人。
这些举措有效震慑了不法分子,也得到市民充分认可。统计部门的调查显示,八成以上参与调查的市民认可上海各级政府在食品安全方面的工作。
但我们深切感到,保障食品安全是一场持久战,目前“战果”距离百姓期盼还有较大差距,监管部门主动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还需要进一步提高,一些无证照经营食品的问题等城市“顽症”还有待破解。
从根本上来说,上海食品安全监管还面临两大挑战。首先是食品消费对外依存度较高。目前,上海一年消费的食用农产品有72%要靠外省市供应才能满足,还有大量食品依赖进口,2016年上海口岸进口食品的批次和重量分别比2011年增加了60.48%和1.13倍。这种消费结构,拉长了上海的食品产业链,客观上增加了食品安全的风险和监管难度。
其次是本地食品生产经营业态的规模化程度不高,部分生产经营者落实食品安全主体责任的意识不强、诚信意识还不到位。目前,上海仍有81.2%和79.1%的食品生产企业年销售额和年产值不到2000万元,处于“小、散、弱”状态。仅去年一年,全市相关监管部门就注销或吊销1.4万多张各类食品生产经营企业证照,数量是2015年的两倍多。
无证照生产经营食品和网络食品经营者的违法违规问题,已成为上海食品安全监管领域一老一新两大问题,如何重拳治理?
阎祖强:去年结合城市网格化管理与“五违四必”区域环境综合整治,上海提高了对无证照食品生产经营违法行为的发现和查处力度。
据统计,2016年全市共整治无证照食品生产经营单位22289户次,其中取缔、关停、歇业20122户,督促办证并获许可证3916户,督促登记备案纳管1767户。经过整治,无证照食品生产经营户数较2015年底下降46.6%。
大规模整治的同时,上海还建立了无证照食品生产经营者的长效治理机制,探索通过备案等方式做好“放管服”等各项工作,对小型餐饮服务提供者实施分类管理,对纳管单位加强事中事后监管。
在网络食品经营者的管理上,上海去年发布了网络餐饮服务管理办法等相关规范性文件,建立了10家主要网络订餐平台参加的联席会议制度。监管部门多次约谈饿了么、美团大众、百度外卖等主要网络订餐平台的负责人,并组织开展网络订餐专项检查,去年共督促各平台清理本市网上无证照餐饮单位6万余户次、查处本市网络订餐平台违法案件13起。
加强对网络食品经营者的管控,同时促进食品安全社会共治,上海监管部门还实现了与饿了么、大众点评网、百度外卖等五家平台的信息对接,两万余户次餐饮单位的“脸谱”(监督公示信息)已上线。
上海已被国务院食安办列为第二批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创建试点城市,市民满不满意是创建成功与否的关键,如何让市民真正认可食品安全状况?
阎祖强:首先,要制定一套客观公正的市民满意度评价标准,而不是监管部门“代言”说市民满意。去年,市食药安办起草制定的《上海市建设市民满意的食品安全城市行动方案》已经市委、市政府审议通过,明确了重点推进的9个方面的35项工作任务,并配套制订了《上海市民满意的食品安全城市评价标准》,形成了8个方面的90项评价指标。
来自国家统计局上海调查总队的数据显示,83.5%的市民认为上海2016年的食品安全总体状况“很安全”或“比较安全”,同比上升15.6个百分点;在上海市建设市民满意的食品安全城市这项工作上,市民支持度高达99.8分。
其次,“透明”是了解进而放心的基础,要让市民认可食品安全状况,就必须让他们有获取和了解食品安全状况的渠道。上海始终致力于去除食品安全信息的“迷雾”,加大相关监管信息的公开力度。2016年,上海食药监管部门已向市法人库和市公共信用信息平台推送行政许可、处罚类监管信用信息5万余条,累计推送信息39.7万余条。
让食品安全信息更亲民,上海还不断推进食品安全信息的可追溯。目前,上海已明确9大类20个重点监管品种的食品和食用农产品生产经营单位上传食品安全追溯信息。去年,“上海市食品安全信息追溯管理系统”平台上的注册企业已有2.38万家,累计上传数据7695万余条。同时,上海2000多家餐饮服务单位试点“明厨亮灶”,主动公开关键区域实时画面,以及经营证照、从业人员健康证、餐厨废弃物去向等信息。
追根溯源再彻底,只是一种监管手段,并不能促使所有食品生产经营者主动重视食品安全问题。建立健全食品安全领域的信用体系,倒逼企业讲诚信,才能树立企业的食品安全主体责任意识。去年,上海修订实施了食品药品严重违法生产经营者与相关责任人员重点监管名单管理办法,即“黑名单”制度,进一步完善了纳入重点监管的情形、监管措施和名单管理程序,明确将对严重违法失信主体实施联合惩戒。
2017年已拉开序幕,构建本市“舌尖上的安全”体系,有什么新目标?
阎祖强:2017年的关键词是“满意”,围绕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创建,上海要努力建成全国食品最安全、消费最放心、市民满意的食品安全城市。
为确保这一目标,上海要建立与超大型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相符合的食品安全现代治理体系,更严格健全的食品安全法规、标准、制度,更有效地解决群众反映突出的食品安全问题。比如,市人代会正在审议的《上海市食品安全条例(草案)》,就是以最严的立法落实中央食品安全“四个最严”的要求。
这其中,首当其冲的任务是把食品安全监管责任落实到位。今年,食品安全工作纳入区委、区政府重点工作,以及地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还列入各级党政领导班子年度绩效考评,考核权重不低于3%。在基层,食品药品安全工作人员数占常住人口的比例要达到万分之三,基层市场监管所80%的执法人员要具备食品安全领域的执法能力。
企业的主体责任也不容忽视。今年,食品生产企业要全面实行良好生产规范(GMP),食品生产经营单位的负责人、食品安全管理人员每人每年接受的食品安全集中培训必须不少于60个小时。
根据计划,今年上海的食品安全风险监测覆盖率要超过90%,主要食品安全总体监测合格率超过97%;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等“三品一标”认证产量占地产农产品上市量的比重超过70%;集体性食物中毒事故年报告发生率控制在5例/10万人以下;市民食品安全基本知识知晓度评分在85分以上,市民对本市食品安全状况总体满意度超过70%。
(摘编自解放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