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改新政后申城盐价暂无变化 今后可能会降价

18.01.2017  11:33

  据《劳动报》报道,近日,《上海盐业体制改革实施方案》正式印发,自今年1月1日起,放开所有盐产品价格,取消食盐准运证。根据改革方案,持有省级食盐批发许可的外地食盐定点生产企业,经市经济信息化委备案,就能进入本市流通和销售。记者了解到,虽然目前已有58家外地盐企进行报备,但要真正打开上海市场仍需时日。

   超市卖场盐价未现波动

  记者昨天在沪上多家超市看到,中盐牌的各类碘盐依旧占据了货架上的大部分位置。从价格上看,和年前基本没有变化。以一包300克的中盐牌健康平衡碘盐为例,价格仍为3.5元。一位商超负责人告诉记者,盐价暂时没有调整,是由于前期采购量大,采购库存尚未销售完毕。

  “今年以前,所有盐的价格都是政府制定的指导价,超市里卖的盐都是盐业公司定好价格后,我们按照他们的价格来对外销售,中盐上海盐业公司的盐进入超市,是不需要进场费的。”该负责人告诉记者,新政出台后,就会有所变化。“我们预计会有新的供应商,这样市场上就会新的品类出现,当然政策刚刚执行,新的盐不会那么快进入超市。与此同时,统一进货的情况也会改变,之后可能就会有不同供应商可以谈判,价格不再固定。

  “因为上游成本的增加,食盐价格同步在上涨,3.5元一包碘盐,前几年售价是2.7元。再往前数,还有1块多的盐,现在超市里基本看不到了。今后,有了市场竞争,可能价格还会下降。”良友便利的一位销售人员告诉记者。

  “批发环节还是专营制度,现在的批发销售渠道依旧保持原来的情况,因此目前价格也很稳定。”上海市食品协会副秘书长黄志蕙告诉记者。不过在她看来,随着改革的不断进行,更多具体细则的出台,将来会有更多品种的外地盐进入商超。

   跨区销售成本高难度大

  此次发布的盐业体制改革方案中规定,允许省级食盐批发企业可开展跨省经营。

  记者从市经信委了解到,截至目前,已经收到58家外省市食盐批发企业的有效告知信息,这份名单还在持续更新。不过,国家虽然放开了食盐的跨区域销售,但对于一些“外来者”,短期内想要在新的市场中分得一杯羹并不如想象中的那么容易。除了跨区销售增加的刚性成本外,由于一些机制体制的原因,跨区卖盐的成本将高出不少。

  “食盐产销一般是从上游生产到一级批发商,再分批给二级、三级批发商,最后供应到零售消费端。根据国家的文件,过渡期内,食盐批发企业跨区域销售,要么通过自建物流系统或第三方物流企业签订配送合同委托其配送,要么通过自建分公司进行食盐销售业务,要么自建销售网点,或者通过现有渠道。实际操作中,不是成本高,就是难度大。”一位盐企内部人士向记者抱怨。“外地盐企进来后,只能找那些有物流资质的三级小批发商配送至食盐终端用户,所有的价格都是厂家定死的,配送企业只能赚取10%-15%左右的配送费。一方面,盐企要直接开票给终端,少说一次也要开几百张发票,成本增加,另一方面,配送企业作为小型批发商,它原来可以根据下游的订单量自己定价,获取更可观的利润。这样一来,很多配送企业都不愿意做了。

  该人士说,如果盐企自建销售体系,无疑意味着巨大的成本投入。“自建销售网点则相当于开专卖店,通过现有渠道等于是恢复了原来的专营体制,由地方盐业说了算。国家出台的一些细则目前还处于衔接期,由于各地都有自己的法规和专营体制,原有的批发渠道也很成熟,就形成了地方保护主义,造成不平等竞争。

  2017年底完成政企分离

  “一个更为重要的问题是,盐务局和盐业公司政企没有分开,执法者又是经营者,加剧了这种不平等竞争的情况。如果是这样,就违背了国家推进盐业体制改革的初衷。”该人士说道。

  在此次发布的《上海市盐业体制改革实施方案》中明确提出,将实施市盐务局与盐业公司政企分开,剥离盐业公司承担的行政管理职能,创造条件将食盐质量安全管理与监督职能移交食品药品监管部门。各有关部门各司其职、密切协作,依法配合食盐安全监管,做好食盐安全工作。

  市经济信息化委总工程师原清海表示,按照盐业体制改革方案和国家发改委、工信部的要求,要在2017年底完成食盐安全监管机构和盐业公司分离,实现政企分开。

  “盐业体制改革,就应该市场化,讲究公平竞争。”有相关人士指出,目前我国的盐产量达几千万吨,而一年食盐的消费量仅800-1000万吨,产能过剩超过几倍,在目前供远大于求的背景下,盐业体制改革就是要通过充分的市场竞争,让那些生产成本高,缺乏核心竞争力,难以维系的落后产能和企业最终被市场淘汰。

  价格与品牌或有改变

  “一旦政策完善后,基础盐的价格将大幅下降,市场上将会出现更多丰富的品类。”相关人士告诉记者,“生产一吨食盐,生产加工成本约为400元,运输费用约为300元。包装袋0.2元一只,大的纸板箱3元,算上税负,总成本约1000元左右。其实市场上一包盐的成本仅相当于零售价的1/7。不过虽然利润很高,但利润大头都在批发企业。

  盐业体制改革后,允许食盐定点生产企业进入流通和销售领域。这样,生产企业能够实现产销一体,盐价或有下降空间。

  据悉,目前像益盐堂等产销一体的企业已经直接找到终端企业进驻。“虽然要支付进场费、条码费等各种费用,但企业肯定愿意进来,毕竟市场打开后,前景将很广阔。”黄志蕙说,食盐使用量本就较为固定,消费者对价格的敏感程度并不高。“关键就是消费者对差异化产品的认可。产供销一体的企业,今后将在充分竞争中占据优势,可能半年、一年后,市场就会有所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