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人气最旺的黑暗料理街 行进在四牌楼路上的改变

26.09.2016  14:04

  原标题:行进在四牌楼路上的改变

  

如今整洁一新的四牌楼路。

改造前四牌楼路上杂乱不堪。

   重塑上海老城厢 探索城市更新之路

   上海老城厢的更新 是为明天而设计

   老城厢环境综合治理指挥部:50面锦旗汇聚不寻常的故事

   9幢楼、287户全都要搬离 聚奎新村"吊脚楼"拆除记

  从某种角度来说,四牌楼路是启动黄浦区这一场“重塑老城厢”行动的起点。

  而行动开展以来,四牌楼路所发生的改变又足以折射出这一行动的力度与理念。

   短短百米上130余个摊位

  位于上海著名景区豫园不远的四牌楼路,一度是吸引中外游客的美食街;但私底下,它被很多人称为上海黑暗料理街的“始祖”。

  它可能不是上海第一条黑暗料理街,但它绝对是受到中外游客青睐、人气最旺的黑暗料理街。

  在最“鼎盛”之际,从四牌楼牌坊到陆家宅路短短百米的路段,居然摆放了130余个各类食品摊点,你拥我挤,乱了一路。摊点由上街沿“延伸”到了马路上,以致8米宽的马路仅容得下自行车穿行。从早到晚,这里都是熙熙攘攘的人群。

  但与美食街完全不相匹配的是,这里成了肮脏不堪的垃圾街。不少摊点无遮无盖,苍蝇在食物上乱飞,老鼠到处乱窜。油烟很大,整条街弥漫着一股呛人的味道,居民反映整天都不敢开窗,更不能晾晒衣物。

  安全隐患也层出不穷。有的摊主一边用钢瓶液化气做菜,一边嘴里还叼着香烟。有一天,四牌楼路近县左街上的一家店着火,两辆救火车飞速赶来,但是路面都被食品摊位占领了,车根本开不进去,只能干着急。

  虽然这里曾经历过一轮又一轮的整治,但效果并不理想。

  与其他黑暗料理街一样,这里的摊主大多是从外地来上海打工的,高额的利润诱使他们不惜一次又一次在被处罚之后,卷土重来。

   “重塑老城厢”行动的起点

  2015年7月,黄浦区展开“历史上规模最大、难度最大、力度最大、改善最大”的四牌楼路综合治理行动。

  从某种角度来说,被批评为“社会顽疾突出、环境质量恶劣”的四牌楼路,成了黄浦区区委、区政府迎难而上,下决心“重塑老城厢”行动的一个起点。在这一行动中,黄浦区区委、区政府提出四牌楼路要整治,其所属的老城厢也要整治。

  黄浦区综治办、黄浦区综管办联合牵头实施整治。先排摸情况。据统计,仅集聚在四牌楼路上相对固定的摊位商户和流动摊贩就有116户,其中有门面的68户,流动摊48户,而持有工商执照的只有26户。无证无照的摊贩占了大多数。

  整治行动分两步走。

  第一步,宣传告知,约谈引导。在四牌楼路沿街张贴公告,对沿街商户和居民挨家挨户发放宣传告知书和自行整改通知书,并会同派出所、城管、市场监管、房管等部门联合组织召开法规宣讲告知会,引导沿街商户认清形势,守法经营,切实配合政府执法管理。

  2015年8月3日,位于四牌楼路、学院路口的一家商户,第一个自行拆除违章搭建,主动配合执法。

  紧接着,又有一部分商户自动清理经营工具,撤离四牌楼路。

  第二步,多方协作,重拳整治。

  以消除消防隐患为突破口,公安消防支队会同派出所、城管、市场监管、环保等部门牢牢锁定沿街商铺、小餐饮等隐患“重灾区”开展综合治理,对存在严重消防隐患的30余户餐饮店实施消防安全专项整治,对3户擅自撕掉公安消防执法封条的业主给予行政拘留,有力地震慑了违法经营行为。

  2016年2月,为深化老城厢综合治理,黄浦区豫园、小东门老城厢地区环境综合治理指挥部正式成立。进一步加大拆违力度,对沿街违法建筑用“一把钢尺”量到底,凡占路经营和存在安全隐患的违法搭建一律拆除。

  在工作实践中,老城厢地区环境综合治理指挥部创新性地启动了“1+3+X”执法联勤联动综合治理模式(即:1个指挥平台,3支常规部队——公安、城管、市场监管,X指实施区域内特保队伍及各相关部门的自治力量和平安志愿者),通过各部门之间的有效整合,形成执法力量叠加、相互支撑的新工作机制。

  对跨门营业的商户,由城管上门规劝,现场整改;对无证无照经营的商户,由市场监管部门牵头取缔,并砌墙封门。

  截止到2016年7月底,对跨门经营、无证无照经营户实现了全部整治和规范,完成率达到100%。

  整治力度之大,前所未有。

  发生在四牌楼路上的巨大变化,足以折射出黄浦区“重塑老城厢”的力度与理念。

   难的是把整治成果保持下去

  对四牌楼路的整治而言,最难的不是“出重拳”,而是如何把整治成果保持下去。

  一方面,有关部门对整治后依然存在侥幸心理、与执法部门打游击的流动摊贩形成“露头就打”的高压态势;另一方面,豫园街道在认真听取广大百姓想法的基础上,决定积极发挥居民自治的作用。比如,“路管会”就是一种创新的做法。“路管会”由光启居委会牵头组建,是一支以居民骨干力量为主,由社区单位、沿街店主、执法辅助力量共同参与的志愿者队伍。

  目前,“路管会”一共有30多人,其中70%是党员。每天早市、午市时段,“路管会”会安排8名志愿者上岗巡逻。一旦发现违规经营的摊贩,就会上前规劝;如遇不听劝阻的摊贩,则立即向城管部门反映情况。

  可千万别小看了这个“路管会”,作用并不小。

  “路管会”最初成立的时候,一天巡逻下来能发现10多起无证摊贩、违章搭建回潮等现象;而如今,这些现象鲜有出现。

  在“路管会”的志愿者中,有一位宋先生,今年63岁。他所居住的旧式里弄房子也属于这次“重塑老城厢”行动的改造范围。他一家三口住在一个10多平方米面积的小屋里,30多岁的儿子尚未成家,还和他们住在一起,居住条件非常有限。不得已,宋先生在10多平方米的小屋里,搭了一个小小的阁楼,同时又在公共空间搭了一个4平方米的卫生间,勉强满足一家人的生活需要。

  按照这次环境综合治理的要求,所有的违章建筑必须全部拆除。一开始,宋先生的妻子对此很不理解,不愿意配合。深明大义的宋先生主动说服妻子,带头拆除了家里的违章建筑,还积极报名参加了“路管会”。

  在他的感染下,周围的居民也都主动参与到四牌楼路的日常监管工作中,用他们的话说:“闲事管起来,让我们一起努力,让这条马路永远干净、整洁、优美。

   只是一个缩影

  如果你几年前来过四牌楼路,那么故地重游,你一定会惊讶于它的巨变。

  有位网友在网上贴出了四牌楼路整治前后的照片进行对比。整治前,“四牌楼”的牌坊前全是打着伞的马路餐饮摊位,烟气熏天,地上是厚厚的油腻;整治后,摊位都搬进了室内,马路恢复了整洁,牌坊下是悠闲逛街的行人。

  感触最深的无疑是附近的居民。有位居民说:“原来四牌楼路上深更半夜还是灯火通明,白天各种进货的车非常嘈杂,现在一下子变得安静许多,终于可以睡个好觉了。”有一位居民来信说:“沿街的摊贩都被赶走了,我家里也能照到阳光了,屋里亮堂了。傍晚的时候,仿佛回到了从前,附近的居民可以在一起乘风凉,谈笑风生。”还有一位居民告诉记者,因为四牌楼路上太脏太乱,她的孙子从出生起就没有到马路上玩过,这一次整治之后,家人和孩子终于可以开心地在马路上行走了。

  其实,四牌楼路只是一个缩影。

  在此次“重塑老城厢”行动中,和四牌楼路一起集中综合整治的,还有东街“旧货市场一条街”、光启路“水产、活禽等农副产品一条街”以及县左街、盛家街、傅家街的“马路菜场一条街”等等。

  通过改造和整治,这些街道都解决了多年积重难返的老大难问题,重新恢复了整洁、通畅,如同换了一张漂亮的新面孔一样。

  这些引人注目的变化一个接一个地发生,真实地说明了人们对于“老城厢新生活”的希冀和作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