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第一!上海的马路边,应容得下更多街头艺人

12.05.2018  23:35

  原标题:全国第一!上海的马路边,应该容得下更多街头艺人

  

  今年五月,上海街头涌出的“艺术流”又增加了一批新面孔。上海持证街头艺人表演点再一次扩展,原有静安、长宁两区外,现新增徐汇、虹口两区;表演点也增加到9个。“五一”期间,共有113人次表演达80余场次,仅徐汇区的徐汇公园和东方商厦的20人次的演出,就吸引了一万多名观众。

  在中国,街头艺人持证上岗演出,上海是首创。它填补了上海文化事业的一个空白。上海的街头艺人演出,无论是上岗人数之多、演出内容的丰富、管理组织之有序先进、艺术质量之高,都是位居全国第一。

  街头演出之花的五色缤纷,体现了一座城市艺术氛围的升温。在纽约、巴黎、伦敦的街头,都有街头艺人的表演,所以又被称为街头艺术。人们经常能看到这样的场景:有人背着吉他自弹自唱,有人搭起画架现场作画,还有人涂满油彩扮演雕像。朱自清说过:“在巴黎几乎和呼吸空气一样呼吸着艺术气,自然而然就雅起来了。

  一座真正有文化的城市,应该是举手投足间都会散发出文化气质,在大街小巷都弥漫着文化范儿。一座真正有文化自信和文化智慧的城市,也一定会正视街头艺人的存在。

  2014年10月,上海作为全国的首个试点,从最初的8人,发展到首批拥有“执照”30人,再到如今的120人。四年多来,上海街头艺人的队伍“滚雪球”地扩大,说明上海城市的文化自信氛围越来越浓烈。上海演出行业协会会长韦芝曾说:街头艺人不是流浪者,也不是乞讨者,他们都是经过考核和筛选,取得演出证书。他们凭借自己的表演赢得路人相赠,是街头的“艺术家”。街头艺人的表演和“卖唱”的主要差别在于:街头艺人以展示自己的才艺为主,吸引各方前来亲近与感受,至于观众捐献的钱,则放在次要的位置。

  街头艺人在茂密的艺术之林中,应具有毋庸争议的一席。现在,上海持证街头艺人这支队伍人数逐年增加,许多街头艺人组合成一个又一个小小的演出队,带来了内容更加丰富的演出,许多80后、90后艺人都在节假日期间主动上街,展示自己的才华。更值得注意的是,上海街头演出中出现了另一个“”:行人主动给艺人付钱的行为越来越多。这在一个侧面也说明上海这座城市的文明程度越来越高。

  街头艺术之花的五色缤纷,同样体现了上海市民说生活幸福指数的进一步提升。有人在徐汇区演出现场作调研,问一位经常来观看演出的老观众:“你为什么经常来看演出?”这位老人坦然回答:“有意思啊!”意思在哪里?老人回答道:“比呆在屋子里看电视强。”观众看街头艺人的演出,是一种双向的活生生的交流——街头演出为围观者提供了人与人的会合、交流的一种机遇,又为他们共同的心理体验提供了一种机会。看街头艺人演出,观众与演员的距离,比看舞台演出还近,“当堂反馈”更为直接。据说这位老人经常心甘情愿摸出10元钱,换来了一个“有意思”,便是这个“意思”。这也是对“幸福指数”作了一个生动的明白的诠释。

  上海已进入了一个深度老龄化阶段。如何满足老人的文化需求,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需要各方面下功夫。街头艺人的演出,丰富了大众的文化生活,促使一些闷在家里看电视的老人走出家门。这一点,也是街头艺人演出越来越红火的深层次原因之一。

  街头艺人的出现,是上海这个大城市与国际接轨的必然产物。它不是一场选秀,不是一种应景的活动,而为文化发展提供了一个常态化、可持续、可复制的模式。街头艺人队伍在上海的产生和不断扩大不是偶然的。

  上海是一个海派城市,接受外来文化的条件比许多内地城市便捷。上海街头艺人的增加,也促进了外国街头艺人的加盟。因此,街头艺人演出成为上海的一道的独特风景线。表演点的增加,题中应有之义是促进了观光旅游业的发展。旅游者可以在上海街头随意地看到各种富有上海特色的演出;街头艺人的表演收费低廉或采取自愿捐赠的形式,对经济能力有限的百姓而言,也是一种文化娱乐的很好选择,避免了许多剧场演出票价昂贵所造成的观众望而却步。

  街头艺术还具有促进文化发展和传播的功能,它是孕育草根文化的一片肥沃土壤。一些新兴的表演形式,在没有获得社会认可前,可以通过街头的试验演出,寻找可以生存的空间。一些公众喜闻乐见的表演艺术,也可以从街头艺术的表演中吸取营养。就像苏州河和黄浦江,可以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徐汇区“五一”假期旅游市场运行平稳
  “五一”假期,徐汇区内龙华烈士陵园、上海植物园、徐家汇源等景区(点)共接待游客14.旅游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