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光落在自己年轻时的酷照上 奈保尔过82岁生日
夏末的上海,昨天突然降温,雨后的思南路,法国梧桐散发出浓烈的香气。平日总掩着铁门的小别墅——思南公馆69号,昨晚6点为奈保尔的82岁生日开门迎客。
这是场令人期待的惊喜
这是一场令人期待的惊喜。天空半明半暗,白色的蜡烛从门口沿着鹅卵石小径一路铺进花园直抵客堂。烛光的那一头,当晚的寿星安静地坐在轮椅上,而他的夫人则在花园与这次到访书展的几位外国诗人和作家闲聊。奈保尔的西装里套了红色的毛衣,这是奈保尔在中国期间第一次穿上他喜欢的红色衣服。
“在西方习俗中,生日照例要接受礼物。而您——奈保尔先生的到来,无疑是为这7天满溢书香的上海,送上了一份厚礼。”上海作家协会党组书记汪澜女士在致辞中说道。当天晚上,奈保尔收到了来自上海作协、上海新闻出版局、新经典文化和思南公馆送给他的生日礼物:一幅金山农民画、徐悲鸿“奔马”的复刻品、一张“寿”字剪纸和一本手工特制烫金的《大河湾》毛边书。他的经纪人不时在他耳边翻译着。
吹过生日蜡烛,碰过香槟酒杯,趁人们吃着蛋糕闲聊的间隙,记者带着8月9日出版的《文汇报》,走到奈保尔的身边。“您好,尊敬的奈保尔爵士。请允许我代表《文汇报》送您一份特殊的礼物。这是我们文汇报的同事制作的‘上海书展特别报道’专版,其中有一个整版介绍了您,并通过介绍您的作品帮助更多的中国读者来了解印度、东南亚、拉美,和让人难以忘怀的非洲。我们将这份报纸送给您,祝您生日快乐!”
安静而沉默的奈保尔抬起头来,露出了吃惊的表情,他缓缓地伸手接过报纸,随即低头认真观看。他的目光落在了他年轻时叼着烟斗的黑白小照上,那是他最喜爱的照片之一。1950年,奈保尔以优异成绩获得丰厚的奖学金进入牛津大学。踌躇满志的他,还没有开始那段遭受地域歧视、种族歧视、贫穷歧视的日子。《文汇报》上选登的正是酷佬奈保尔为数不多的、青春洋溢的、绽放笑容的照片。而这也是他授权英国作家弗伦奇撰写其传记时指定的照片。
当他再次抬起头来,终于露出了笑容。
“‘孤独……能够战胜孤独’,奈保尔先生,这是您欣赏的一句诗,我们希望您在上海不再觉得孤独。”奈保尔点点头,微笑地说:“谢谢你们!”在与记者握手之后,他又重重地点了一下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