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的记忆——犹太人在上海》导演手记:最好的遇见

04.09.2015  20:54

常常觉得,我们活在一个偏爱去记录和分享,却慢慢淡忘真切感受的时代。

感谢“犹太人在上海”的项目,让我找回了炽热的情感。 

还是在冬天,正在做着春节的特别节目,领导给我来了一个电话:“明天去采访一个美国人,以前的美国财政部长,说英文的,讲犹太人和上海的故事。” 

犹太人和上海什么故事?”这是我回复领导的第一句话。然后,项目就开始运转了。 

第一个采访对象,迈克尔•布鲁门撒尔,美国前财政部长,1937年逃避纳粹屠杀,从德国经过意大利,在海上航行了40多天,逃亡到了上海。 

曾经在英语媒体工作过一些年头,采访政治人物通常是让我比较头疼的事情,记者总是喜欢问出细节,可是政治人物通常严谨周密,很难问到特别的东西。然而出乎意料,虽然外表冷峻,但是说到上海,一下子就打开了布鲁门撒尔心里柔软的地方。第一次采访结束,约了到美国他的家中再继续。 

在新泽西州普林斯顿他的豪宅,我们互相喝了一口他准备好的茶,情绪完全打开了。“当时父亲本来没有机会拿到第四张来上海的船票,家人差点放弃,把我送去法国,但是父亲说,一家人一定要在一起,最后一刻我才登上了到上海的船。”“中国人当时也很穷,我们‘占领’了他们的地方,他们本应该对我们坏一点的,但中国人都太善良了,还帮助我们。”“我在医药公司做过,送过面包也在江湾机场当过仓库管理员。”整个拍摄比计划更顺利,但是迈克尔眼睛最发光的时候,是拿出了上海地图,告诉我们他小时候在哪里生活在哪里读书。他说上海话已经不怎么会说了,但是采访中不时冒出的“三轮车”、“黄包车”、“舢板”还是藏不住。

每个人的眼睛都是会说话的。每个人藏得最好的记忆,都在眼睛里。 

住在美国新泽西州大西洋城的贝蒂今年已经85岁了,身体依然硬朗,还自己开车。和她全家一起生活了两天,最让我动容的,不是他的儿子在回忆母亲往事时的失声痛哭,而是贝蒂说到自己现在四世同堂时的自豪和满足。一只从上海买的箱子,跟随她从上海到澳大利亚再到美国,现在送给了儿子成为家族历史的照片柜。当年全家四人告别家乡和亲人,站在驶往上海的船上照片,诉说的,不只是当年的故事。 

  “在上海你去哪里上学?”“外国人学校,但是老师们只说英语,我们听不懂,老师就唱英语歌,我们跟着学。”“在上海的习惯你还保持着吗?”“是的,美国人什么都要番茄酱,我们全家都是什么都要沾酱油。” 

不仅仅是蘸酱油,“红包”这个完全中国的传统,在西方人难以理解意义的美国,居然也成了这户人家的传统。说着上海话,几乎就像邻家的老阿姨。“从1939到1950,11年在上海的生活,是我们全家血液的一部分。”发自内心的爱和感情,都是这样不经意的感同身受。 

在美国读书的时候去过一次佛罗里达的西棕榈滩,知道了那里是富人区。听说我们的采访对象薇拉住在那里,不禁感叹,他们的生活看来真的挺好的。 

到了那里,更惊喜的事情发生。薇拉竟然组织了一场上海犹太幸存者的老朋友聚会。也许是因为这些老人来上海时还只是孩子,他们回忆起的上海,都是十分美好的记忆。 

薇拉和70多年前一起玩耍的上海小姐妹周惠珍终于又通上了视频:“当时住在一条中国弄堂是最幸运的,只是我最遗憾的是,离开上海以后就再也没见过你的父亲周先生。他对我太好了,以前放学,他租的黄包车都来学校门口接我,同学们都很嫉妒。黄包车总是先把我带去你家,我会喝上一碗赤豆汤。”“是啊,你最爱喝了,我也去你家吃你妈妈做的色拉。” 

说到周先生,薇拉忍不住眼泪:“我们会在天堂重逢,我太想念他了。”70年过去,一切如故。 

偌大的城,有人拥抱,万人擦肩。 只是愿风雨,都能给彼此,画出一个拥抱的距离。

故事太多,三天三夜都说不完。只是我牢牢记得,春天的几个月,在上海,隔三差五就去犹太难民纪念馆,拍婚礼、拍空镜、拍老邻居、拍活动,生怕错过了什么。然后以色列团队、欧洲团队、和我们的美国团队先后出发。在美国,每天起早贪黑,一周飞四个城市,横跨美国大陆,采访了20多个人物,拜访了十几处机构,每几天发送万言邮件。

再回到上海,超过5000分钟的拍摄素材,1000分钟的历史素材,还有各国语言的翻译,终于鏖战成片。

可是真的制作完成,我竟然有了些伤感。好像六月底,片子的海外拍摄在美国结束了最后一个镜头,和采访对象告别的时候,谁都不忍说出后会有期。

薇拉和他的朋友们、贝蒂全家、布鲁门撒尔、莱文森兄弟、奥黛丽……不知不觉,竟让彼此都联系上了感情的纽带。 

我常常觉得,感受的事情从来都是冷暖自知。漫漫历史,感同身受更是一种奢侈。只是我想,“一路走来”这四个字,对于所有在上海生活过的犹太难民来说,一定有着最独特的体会。 

一路向前,感情深埋心底。也许来不及说再见,也许明天就能再相会。 

只是一定记得,在未来某年某月某一天,要把账上欠着的那个拥抱兑现。 

第一天开机,2015年2月8日。呼呼的北风,长阳路和舟山路的拐角处,还有一些倔强的落叶。谁也不曾料到,从冬天到春天到夏天再到这个秋天,我们和这段历史紧紧联系在了一起。从不知所措到感同身受,那么多的缘分,就像节目里说的那样,“一旦落下了脚,就有了无限的可能。” 

每个人都是历史中最小的片段,每个人都是一整顿的历史。不慌不忙说着过去,不紧不慢感受现在,不露声色让人感动。 

这是一场生命的记忆。只是这场记忆里最好的,是爱。 

对我们,对他们,都是。 

生命的记忆——犹太人在上海》9/4晚11点东方卫视全球首播,9/7-9/9晚8点50分,上海电视台新闻综合频道播出,敬请关注。

(看看新闻网记者张元报道)


版权声明:本文系看看新闻网独家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