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吃‘百家饭’长大的”“有种技能叫做自己去开家长会”
7月22日下午,沪上著名电视节目主持人黄浩来到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与15名职工子女代表共同举行了一场别开生面的“仁济医院超级家长会”。大朋友小朋友们在轻松欢乐的气氛中,与大家分享了自己眼中的医生父母在工作和生活中的点滴小事,将白衣天使的责任、奉献、辛苦与骄傲真实还原。活动现场掌声雷动,笑语不断。
参加本次活动的15位职工子女年龄最小的7岁、最大的28岁,他们的家长均为仁济医院医疗护理一线的职工。可以说,他们从小就在医生父母言传身教的“勤奋、严谨、负责”中耳濡目染,也亲眼见证了治病救人的艰辛和不易。
已经在温州医学院读大四的毛立尔回忆起自己童年被迫跟随父母去医院值班或是被“寄养”在亲友邻居家和吃“百家饭”长大所发生的种种故事,他说尽管早就知道医学职业的艰辛,但是受医生父亲和护士母亲的影响,他高考志愿全部填的医学院。
13岁的顾稚盈是肾脏科主任医师顾乐怡的女儿,如今她的父亲正在遥远的新疆喀什执行医疗援助任务。她说,其实从她记事起,对“爸爸回家”的等待和期盼就一直伴随着她一起成长。虽然对远在他乡支援医疗工作的爸爸十分想念,但是得知他在很短的时间内,克服气候、环境等种种恶劣条件,在喀什建立起了一个高水平的肾脏病学科平台,她表示十分骄傲和自豪。
交大医学院临床八年制学生王圣明以他小时候的一篇作文的开头“我的爸爸365天,天天上班”和“有个技能叫做自己去开家长会”的幽默语言让医疗圈以外的人看到了一个最真实的医护人员家庭的生活写照。他说自己从小就是家里的“留守儿童”,但是也因此学会了自立,他从小学会自己做饭做菜养活自己。因为父母医生无暇去学校开家长会,初中开始他就自己作为“家长”去开家长会。
虽然医生父母工作十分辛苦,但由于他们的言传身教,使得这些“仁济医二代”们对医学依旧充满了崇敬与向往。参加本次活动的职工子女中,有三位已经进入医学院学习,还有好几位立志走从医之路。谈到自己所亲历的学医之路的感受,他们都坦言不轻松。“一个24小时的值班,非常辛苦。当病区中当天所发生的所有状况全权由你负责的时候,就会感受到肩上的责任之重、压力之大。而且,所有的这些辛苦的付出,所获得的值班费非常微薄,连钟点工都不如。”毛立尔表示。但是即便如此,他们都不后悔自己当初的选择。“学医不是一条轻松的路,它意味着责任和奉献,但我会一直走下去。因为我的医生父母用言传身教告诉了我追求真理、治病救人的真正含义。我相信只有不忘初心,才能在医学的宝库中收获更多。”来自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基础医学院的博士后江淦说出了大家的心声。
“超级家长会”中孩子们你一言我一语的吐槽着父母的“经常加班”、“没空管我”,但许多孩子流露出对救死扶伤的父母们的崇敬,未来依然愿意走和父母一样的道路,做一名白衣天使。他们也同时希望,让医生爸妈回家的时间能多一些,疲惫能少一些,不要让医护人员的子女成为父母双全的“孤儿”。童言无忌的“家长们”让与会者更多地了解医护人员们鲜为人知的另一面,医院将更加关心关爱医者,让他们在尊重与理解中更好地行使救死扶伤的光荣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