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来西亚的“厦门大学”:探路海外建分校 倾校之力显情怀
央广网吉隆坡11月9日消息(记者周步恒 陈庚 马宁)据中国之声《新闻纵横》报道,马来西亚首都吉隆坡市郊的一片棕榈树林里,一座具有典型中国建筑风格的大学初具规模。这座大学占地910亩,是我国公立大学在海外设立的第一所分校----厦门大学海外分校。与厦门大学一样,它也在当地被称为“最美的校园”。
2014年7月,厦门大学启动建设马来西亚分校。
厦门大学嘉庚学院院长、马来西亚分校侯任校长王瑞芳说,厦门大学建这所学校有故事、更带着一种情怀。陈嘉庚倾资办了厦门大学,将近一个世纪以后,厦门大学纪念陈嘉庚、感恩陈嘉庚、践行他的博爱、大爱、爱无疆的精神。
一百多年前,爱国华侨陈嘉庚从厦门漂洋过海,在马来西亚经营橡胶制品获得成功;94年前,他返回故乡倾资创办了厦门大学;去年,在中马两国领导人和社会各界的关心支持下,厦门大学走进马来西亚筹建分校。在那里办学完全没有考虑赚钱,完全是一种历史的回馈。
然而,由于历史文化背景不同,在异国他乡建设一所大学的难度超出了所有人的预料。两年来,负责基建工作的厦门大学校长助理张建霖教授仅往返厦门与吉隆坡两地的机票就攒了厚厚一沓。由于经常“泡”在工地,与各国的工人、监理、工程师们打交道,大嗓门和黝黑的皮肤成了他最鲜明的特点。谈起马来西亚分校建设之初的情景,张建霖用“六个无”来形容:“无路、无水、无电,什么都无的时候,在那边真的是无奈、无助、欲哭无泪。真正的垦荒者,当你面前一片棕油林的时候,你不知道该咋办,施工单位一进场说,业主,我没有路啊,你给我路啊!所以我们是从外面拉自来水,用柴油发电机自己发电。”
不仅如此,更多的难题接踵而至:时间、空间、语言、文化方面的障碍,以及当地严格的劳工制度、行政审批程序手续等等意想不到的现实差异。但是,这些最终都没有阻挡得了张建霖和他的伙伴们前行的步伐。经过艰苦的奔波、建设,耐心的沟通、协调,目前,校园主体建筑已经矗立在一片原始棕榈林里。王瑞芳说,建设速度确实是够快的。这里原来从飞机上看下去是一片棕榈树林,十个月左右,现在就可以看到学校轮廓、湖和建筑物。
马来西亚的“厦门大学”不仅仅代表的是厦门大学自身,也是中国开展对外文化交流、高校海外办学的“探路者”。如何把学校办好?仅有漂亮的校园和硬件设施是远远不够的。王瑞芳说,从生源的角度,能否招到学生,必须学会跟当地的教育市场打交道。从师资角度,厦大倾全校之力。
根据规划,厦门大学马来西亚分校将于明年上半年开始招生,主要生源将来自中国、马来西亚和其它东盟国家。首批设立信息科学与技术、海洋与环境、经济与管理、中国语言文化和医学五个学院,除中文和中医药采用中文教学外,其他科系均使用英文授课。师资主要由具有海外教育背景的厦门大学教师构成。所授学位将得到中马两国教育部的认证。
王瑞芳说,厦门大学马来西亚分校的建设对于中马两国是互利共赢的好事,对于实现“一带一路”战略也将发挥举足轻重的作用。他说,“一带一路”战略更重要的是一种深度的、双向的合作,马来西亚分校的作用是让东南亚各国学生都汇集在分校里朝夕相处,让他们对对方的文化、语言有很好的了解。学校的愿景是希望可以培养一个良好的区域公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