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预警化作灾害防御的切实行动——从校长不知高温预警致学生军训猝死说起

30.08.2016  12:06

李一鹏 李志宏

  8月13日,陕西省泾阳县泾干中学一名16岁的少年在军训期间猝死。事发前两天,泾阳县气象局已经发出高温黄色预警,事发当天,气象部门将预警升级为橙色。但在酷暑下,学校依然在开展军训。值得深思的是,事发后校长称不知道发了高温预警,教育局局长称县气象部门无权发布高温预警(8月19日《华商报》)。气象预警就这样被漠视,甚至气象部门的法定职责也遭到无端质疑。

  接到预警后采取相应措施,这本是相关部门应尽的职责。在高温天气里开展军训,从磨练意志的角度来说未尝不可,但遇到极端高温,还是应该从安全的角度考虑问题。回顾过往,因重视气象预报预警而采取防范措施,进而避免人员伤亡的案例不胜枚举,但也不乏此次事件及广东凤凰岭漂流事件这般罔顾预警致使生命流逝的悲剧。究其逻辑关系,对气象预警的重视其实是对生命负责。

  珍视生命,让气象预警信息落地,需要建立并落实好以预警为先导的应急机制。在上海,凡遇到黄色预警信号发布,校方就要对军训训练内容和时间做出相应调整,这就是人性化的安排。在很多地区,公众甚至是管理者可能没有经历过极端天气致灾的情况,容易因缺乏体验和经验产生麻痹思想。因此,需要用制度的方式将灾害应急流程确定下来,以避免经验不足导致的“人祸”发生。

  在军训猝死事件中,教育局局长没有认识到极端天气可能带来的危害性,校长也没有重视预警信息,那么还能奢望他们培养出的学生具备过硬的防灾减灾意识和技能吗?几年前,曾有全国政协委员联名建议将气象防灾减灾知识纳入课本,却被教育部门以为学生“减负”为由挡在门外。此次事件再次让人警醒,教书育人的目的不在于让学生成为承载知识的容器,如果不能为学生上好珍视生命这一课,学再多的书本知识又有何用?

  这也提醒了气象工作者进行气象科普宣传要重视管理者,进而扩大覆盖面。以面向学校的气象科普活动为例,以往的参与者通常是学生和老师,以后也要注重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领导这些“关键少数”,让他们在面对气象灾害时成为防御的先行者。另外,预警发布还要朝着更加“精准化”的方向迈进。如某地区一个月内发布了各类预警信息40多次,民众普遍反映预警过于频繁,决策者对此也有些“头疼”,这也说明预警不能撒胡椒面,要通过技术的提升逐步实现预警的分区定向发布。同时,也要重视对各种预警信号的科学普及,让公众看得懂、用得好,从而化作灾害防御的切实行动。

   (来源:《中国气象报》2016年8月29日二版 责任编辑:张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