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记者亲历"难产"的准生证:顶烈日忍孕吐去盖章

29.08.2014  11:02

  新华网北京8月28日新媒体专电 结婚四年,初查有孕,欢喜。作为准妈妈,本该高高兴兴地养好身体,迎接宝宝的降临,但为宝宝办理人生第一证——准生证的过程,却让人着实高兴不起来。

  因刚经历马宝宝生育高峰,前辈妈妈们纷纷提醒要想在好医院建档就要一个字--快!手续但凡办慢一点,都会被同期出生的宝宝抢了床位,正可谓人生的竞争,从娘胎里开始。所谓建档,也就相当于在床位紧张的医院先占据一席之地,如同预订酒店房间一般。

  建档需要有准生证。我先到单位计生办报到,计生办的工作人员很热情,给了我准生证,告诉我这个证上需盖五个章才有效,并给了我一份长长的盖章指导,注明了每个章要去哪里盖,其中包括社区、街道等,并爽快地盖好了第一个章。

  当得知我爱人不是本地户口时,她顿时面露难色,埋怨我没早说,同时从另一个大信封里掏出两张纸,说:“要到配偶户籍所在地的计生部门开具初婚未育证明,按照这个模板写,加盖公章。”随后,她又让我手写了一份保证书,保证我们夫妇都是初婚未育,没领养过孩子,“如与事实不符,本人愿承担法律责任。”这才让我把准生证领走。

  证虽领了,盖章却路漫漫。

  我爱人的户口是天津保税区的公司集体户口,保税区成立没几年,附近都是厂区,从没见过有街道办,下班后人去楼空,公司常年从事人力资源工作的同事也从没听说过当地有什么计生办。不过,他说:当地派出所认公司盖的章,在当地上户口都直接盖公司章就可以。于是,我们按照模板写了初婚未育证明,盖了公司章。

  我单位所在的街道是最后一道环节,手握三个章的大权。当我顶着烈日忍着孕吐跑去盖章时,工作人员说:“配偶的初婚未育证明不合格,必须是户籍所在地街道计生办盖章的才行。”我们解释了半天,说户口所在地没有街道办,人家很礼貌地回答:很多人都这么说,但最后也都盖来了。

  我们就这样白跑了一趟。

  为了搞清楚究竟应该去哪里盖章并成功把章盖来、让腹中的宝宝做个“有身份的人”,我们再次费尽周折。

  辗转托天津的朋友终于打听到负责盖章的是天津保税区社会发展局,一个听起来跟计划生育搭不上边的地方。电话打过去,拿到了另一长串盖章需准备的材料清单,包括医院开具的怀孕证明和家庭住所证明,如房产证、租房合同等。我们房子买了不到两年,房产证还没下来,所幸先生有北京市工作居住证,上面有我家地址,权当居住证明复印了一下带了过去。很多材料还按要求按了手印,印泥是如何费尽周折弄到的,这里就不细说了,你懂的。

  结果把一切材料准备好委托朋友递过去,社会发展局工作人员却拒收了。原因一,我先生的居住证只能证明他住在那个地址,不能证明我也住在那里,我必须单独出具一份我也住那里的证明。原因二,我在医院抽血验孕的单子没有医院盖章,必须回北京加盖医院章才行,或者照个B超把影像带过去。原因三,我们没有双方签字并按手印的“具体情况说明”,详细说明办理初婚未育的用途。朋友电话转述给我这三个原因时,我和周围的小伙伴们都惊呆了。

  就这样,我们又白跑了一趟。

  虽然不知道他们为什么要纠结于我住哪里,但我们还是咬牙决定复印那近百页的购房合同,补齐“具体情况说明”再在工作日请假跑一趟天津,当然,为此耗费的人力、物力、财力自然都是自己埋单。

  至于医院盖章,因为诊断原件已经拿到天津,如果要用,只能拿回来盖章后再拿过去。至于B超,因为宝宝情况非常正常,大夫并不建议做,我们也不忍为了盖个章让宝宝多受一次辐射。也就是说,因为这个证明“不符合要求”,不排除我们再次白跑一趟的可能。

  街道的工作人员告诉我,准生证的有效期只有六个月,也就是说,如果六个月之内所有的章依然没有盖完,我们就不得不重新申请一个新证,把之前跑过的部门重新跑一遍。听到这,我突然鼻子一酸,幸亏我爱人的户口在天津,如果在新疆或是海南……北京那么多两地夫妻都是怎么拿到准生证的啊?

  看着不知道什么时候能盖完章的“北京市生育服务证”小红本,我心里五味杂陈。所谓“服务”已经碎一地,我们还要两地飞奔,自证“初婚未育”。这些信息真的那么难被有关部门掌握吗?

  记得买房申请贷款时,银行瞬间调出了我上大学时的助学贷款记录、办理所有信用卡的记录、甚至我在异地工作时的单位和工资记录,我顿时觉得自己“很安全”,被有关部门“掌握”了。没想到在户籍、档案、婚姻状况等信息登记非常严格有序的年代,非要夫妻双方请别人盖N个章,证明自己是初婚而且未生过孩子。

  如果,我们也是庞大进城务工人员中的一对,人户长期分离,哪个章、哪个人又能真正证明我们没生过孩子?即使证明了,他又能怎样为真实性负责呢?一胎尚如此,单独二胎又要费尽怎样的周折呢?如果盖了这些章是为限制超生行为,那么张艺谋超生的巨额罚单是怎么来的呢?

  想太多,不利于养胎,我还要继续为盖章奔波。

  默默收起“难产”的准生证,我又想到两个词:简政放权、户籍改革。就让更以人为本、更便捷有效的“改革实策”来得更快些、更猛烈些吧!

  (原标题:新华社女记者亲历:“难产”的准生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