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医院,谁该为魏泽西之死负责?
魏则西在生前就开始发帖,讲述了他的求医经过,今年21岁的魏泽西是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的学生,不幸患上了一种恶性肿瘤,名叫滑膜肉瘤,为了治病,他通过百度搜索,找到一家武警北京总队第二医院,接受一种"生物免疫疗法",前后花了20多万元。
据魏则西的网贴说,这家医院的医生曾经说过这项技术是与国外大学合作的,有效率百分之八九十,小魏这样的情况,经过治疗保20年没问题。但是就在发帖之后的第四天,4月12日,小魏不幸去世了。
从网上的文字来看,小魏是一位热爱生命、热爱生活,对未来有着无限憧憬的年轻人;今天早上,网上出现了小魏生前的一段视频,看了让人格外痛。
小魏带着他的梦想离开了,但是留给了大家很多疑问,首先,小魏一家曾经抱有巨大期望的这项疗法,"CIK-DC免疫疗法"究竟是个什么疗法呢?
有媒体调查就发现,这项疗法在美国因为临床实验失败,没有得到上市许可;国内也没有权威的研究认为这项治疗有明显效果。医院宣传当中提到的斯坦福医学院,也否认了和这家医院有合作关系。到今天上午,这家医院的生物诊疗中心已经停诊,工作人员说是内部原因,没有更多解释。
这么多的不靠谱,在网上以及医院的宣传中,却完全是另一副面孔。这就不能不让人想起今年1月初,百度就曾经因为卖掉医疗贴吧事件,事后,百度曾公开承认"卖吧暴露了我们在贴吧商业化运营管理上的失职和对吧友声音的忽视"。然而,时隔不过3个月,百度又摊上事了。
这回的事件,百度曾经两次回应:先是坚称武警北京总队第二医院是一家公立三甲医院,资质齐全。后来又说针对质疑,百度方面正积极向发证单位,及武警总部主管该院的相关部门递交审查申请函。总之,没自己什么事。而根据新华社的报道,国家网信办和工商总局、卫计委已经成立调查组,进驻百度。
对于小魏这件事情,谁有事谁没事,现在的确还言之过早,包括这家涉事的医院,究竟有没有外包科室?是否有虚假宣传?都要通过彻底调查,真相才能浮出水面。但是,有一项公开的数据大家可以了解一下:说2013年,百度的广告总量是260亿元,其中某一家民营医疗机构就拿出了广告费120亿元,将近一半了。
一个是大把花钱,一个是收钱吆喝,魏则西事件再次把竞价排名的这两头推到了大众面前,那大家又是怎么看呢?一起来听一听。
谁该负的责任较大?
你怎么找医院?
虽然大家觉得网上的信息并不靠谱,但是现实中,如此强大的互联网技术手段,依然是大家绕不开的信息渠道,不是说不用就可以不用的。对此,《人民日报》有一篇报评《魏则西之死,拷问企业责任伦理》,文章说:能力越大,责任也越大,大企业当有大责任。不同于一般信息的竞价排名,医学信息的竞价排名与患者生命健康息息相关,更需规范、严谨和合法。
将贴吧卖给生意人更能有利可图,开发竞价排名则可坐地生财,问题是,如果挥霍信任、丢掉责任,企业还能走多远?能够负责"是人类存在最重要的本质。那些被生命询问的企业,尤需要留存责任。想想小魏一家遭遇的惶恐无助,我们完全能够感同身受。所谓病急乱投医,如果还有人瞄准病患心理上的脆弱下手,我们简直无法描述这种卑劣。
类似小魏遇到的现象早已有之,有这么几个特征:首先是互联网上有大量的宣传,都是一般公众无法理解的高大上的先进疗法,而且都有国外的权威大学、研究机构背书,有些还让你看到真人,国外的某某权威,跑出来肯德基老爷爷一样。
还有就是绝口不谈适应症,每种疗法、每种药物,都有适应症,不同的个体、不同的病因,能不能用都是不一定的。就比如说不孕不育,原因也有很多种,但是很多医院搞得自己就像送子观音一样,什么原因都管用,只要花钱,肯定给你治好。
具备了这些特征,再怎么天花乱坠的高科技,您一定得要当心了。但是我们一般的公众并不是专家,无论怎样小心,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真正要分辨清楚实在也是不可能的。
小魏父母说,小魏选择发帖,就是不想让更多的人上当;希望这次事件,真正推动医疗产业、相关的信息产业,能够得到真正有力、有效的监管,告慰已经离我们而去的小魏。
(看看新闻网记者:陈蓓儿 金宏)
版权声明:本文系看看新闻网独家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