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海关大楼
清道光二十六年,建成三大进中式关署,每一进五楼五底,两边廊屋甚多,还有头门、辕门、建竖旗杆。
清朝道光年间的江海北关
清咸丰七年,上海道台吴健彰用银6800两,在原关署旧址上修建了一所古庙式关署。
清光绪十七年,因古庙式关署简陋不堪,道台聂缉椝和江海关税务司禀准大宪,拨款兴建新关署,费2年时间,于 1893年(光绪十九年)冬天竣工,建成一座西方教堂式关署大楼,外部建筑和内部设备较考究,有转栏、石狮、钟楼、避雷针、暖气和宽畅的报关大厅。
1893年时的江海关
建造费用共计81800关平银两,其中一半由海关总税务司署筹措,另一半由海关道台设法报销。该教堂式关署,由浦东人泥水匠出身的中国人杨斯盛工程总承包(英国人设计),海关大楼建成后一举成名,19世纪下半叶上海市有多栋高层房屋皆由他总承建,遂成为上海市建筑协会总董事长。1925年重建新海关大楼原请杨斯盛总承包,但因其病故,后改为英商新金记祥号签约承建。
1900年,上海江海北关新大楼
因原教堂式关署狭窄,即由江海关监督朱有济呈奉财政部,由税务司赖发洛上报总税务司,经核准在关税款项下拨款430万两白银(相当于330万关两),折除旧房,在原址重建新关署。江海关大厦建筑设计单位为公和洋行,设计师威尔逊,英国新金记祥号建筑公司签约承建,总体风格为希腊古典式和近代建筑相结合的折衷主义风格。
1927年时的江海关
1925年12月15日奠基,于1927年12月19日正式落成。整个工程两年完成,大楼为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工字铁钢骨水泥石面,正面外墙全部用花岗石垒砌,花岗石从苏州一座山上开采,入口处为希腊多立克式门廊,尤其是门廊的4根多立克式柱子,做得极为地道。
江海关入口门厅处的水晶柱(1927年) 海关大楼主楼高度约36.2米,钟楼高度约43米,总高度约79.2米,是20世纪20年代上海外滩最高的建筑物。大楼高10层,上有5层高的四方形钟楼,主楼以西至四川中路为5层楼裙房。主楼外墙砌花岗石,主楼以西三、四层贴褐色面砖,其余也由花岗石砌就。整栋建筑共有10台电梯,6个楼梯,大楼内合计有392个房间,自流井一座,大楼新建时还安装暖气设备。 为什么海关大楼上有个钟? 上海海关大楼最著名的是它高耸的钟楼和大钟。海关大楼安装大钟起步于19世纪下半叶,1893年竣工的教堂式江海北关大楼上安装了一座海关大钟。装备大钟的目的主要有以下几种考量:
十九世纪时的上海外滩。 首先,1893年建造的海关大楼是当时外滩最高建筑物,由吴淞口驶入黄浦江外国轮船,在很远处就看到了海关大楼并听到了钟声,很快将进港靠泊办理船舶入境海关手续和装卸进出口货物,起到航标和灯塔作用。
威斯敏斯特钟声 1925年江海关投资430万两白银建造新大楼时,税务司和海关监督决心重造一只全国最大、世界闻名的大钟。两年后,海关大钟与大楼同时建成。海关大钟由英国John Taylor & Co(钟声报时机件)及JB Joyce & Co(时钟本身)设计制造,总造价为5000多两白银,1927年制成,同年8月从伦敦运到上海,原包装木箱连同大钟共重6.25吨,把6吨多重的大木箱吊到72米多高的钟楼时,外滩马路行人都停步观望之吊装奇景。
1925年,正在翻建的江海关大楼 1928年元旦敲响第一声,每一刻钟都会奏威斯敏斯特钟声。这座大钟楼,亚洲名列第一,世界名列第三。海关大楼顶部为逐级收拢的四面钟楼,每日准确、悠扬的报时钟声使之与南侧原汇丰银行大楼一起成为当时年代外滩建筑群的核心建筑之一。除了成为20世纪20年代上海地理位置的标志点,同时也是外滩建筑中最高、气派最大者。
奏响东方红 文化大革命时期,上海红卫兵冲入海关大楼,欲毁坏钟楼,遭到海关人员阻止,但此后钟楼的钟面被改建成葵花图案,钟声也改为东方红。1986年10月,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访沪,结合对上海历史尊重的考量,钟声和钟面恢复成原貌。
1997年7月1日,由于官方的有关部门对于在外滩播放以前“殖民者的音乐”表示不满,因而单方面将威斯敏斯特钟声停止。2003年5月1日起,钟声重新恢复,不过演奏的乐曲又被改回东方红。
您也可以点击阅读原文,下载看看新闻APP,进入“海派频道”查阅看懂上海往期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