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四年来上百家实体书店获资金扶持 实体书店复兴
见习记者 应沈漪
“当全世界都在划手机屏幕的时候,看书成为一种难能可贵的生活态度。”近日,爱好读书的张小姐在朋友圈转发了一个链接:“沪上新晋12间潮流读书地推荐!”接着写下她的感慨,并想一家一家去体验。
这个帖子里推荐的潮流读书地,包括位于大悦城带咖啡屋的英伦风西西弗书店,位于湖滨路的高颜值书店言几又·今日阅读,曾被美国权威设计杂志《Interior Desigh》评选为2013年“全球最佳公共图书馆”的嘉定图书馆……
有心人会发现,特别是近两年来,在朋友圈和各种场合推荐沪上新开实体书店的人越来越多。这些新开的实体书店颇具个性与特色,除了拿散发着墨香的书籍作为主要卖点,更让人欲罢不能的是书店里浓浓的文化氛围,这是网购书籍无法获得的体验。渐渐浓郁的书香味,正在成为沪上新的文化风情。
政策扶持提振行业信心
●上海在全国率先出台扶持实体书店政策,一批有较大品牌影响的专业书店受扶持
2012年前后可谓上海实体书店的的萧条期。由于饱受租金上涨、网络购书大行其道、读者阅读习惯改变等因素困扰,一批具有一定知名度和影响力的专业特色书店相继关张,一些曾达到一定规模的连锁书店也出现了不同程度的萎缩。不少读书人对当时的场景感到凄凉又心寒。
2012年2月28日,上海市向社会发布《上海市出版物发行网点建设扶持资金管理办法》和《上海市出版物发行网点建设引导目录》,在全国率先出台扶持实体书店政策。
据上海市新闻出版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受扶持企业包括一批在上海乃至全国有较大品牌影响的专业书店,一批便民惠民且颇有特色的连锁网点和一批规模不大但定位清晰、受到特定读者青睐的专精特、中小微书店。
据统计,2012年至2015年间,上海每年用于实体书店扶持和文化阅读推广的资金在1300万-1500万元之间。从几万元到几十万元不等,四年来已有上百家实体书店获得扶持资金。与此同时,2013年国家财政部还发布通知,自2013年至2017年间免征图书批发、零售环节增值税。自2014年起,国家开始全面支持实体书店发展,两年间为沪上实体书店提供了1700万元资金。
读书、休闲等增互动体验
●传统书店通过各种“花样经”,用文化输出来增加消费者粘度
政策的红利逐渐开始显现,对实体书店的政策扶持提振了行业信心,与此同时,不少传统书店开始纷纷转型升级,对接市场需求频出“大招”,面对困局谋求涅槃重生。
传统书店转型后,大多告别了单一的经营业态,书店越来越被看成综合性的休闲文化空间。除了单纯售书,商家也逐渐把关注点放在与图书相关的周边产品开发上,并通过各种方式增加与读者的互动体验。
比如位于黄浦区湖滨路购物中心的言几又·今日阅读,整个空间经过用心装修设计,自开店以来就吸引了不少文艺青年前来探店。记者在现场看到,店内500平方米的空间约有三分之二用于图书和文创产品销售,儿童图书区域的两座楼梯更是设计得相当“有爱”。除了书籍,精致的笔记本、台历、文具、立体拼图等商品颇受消费者欢迎。在并排的书架后面,则是休闲区域,与一般的咖啡馆无异。消费者可以在这里点杯茶或者咖啡,边喝茶边读自己喜爱的书籍。
而在传统书店转型中诞生的“24小时书店”,则让人捕捉到了悄然萌生的深夜阅读的文化现象。比如位于福州路的大众书局24小时店,不仅开辟了休闲消费区,还在晚间9点30分至次日7点30分对会员开放,全天候营业,再加上开办名人讲座、文化沙龙、书友聚会,始终与读者息息相连。
这些让传统书店重获新生的造血机制,无非是通过各种“花样经”,用文化输出来增加消费者的粘度。
业内人士认为,除了这种综合体的文化空间经营模式能够“逆袭”以外,找准市场定位的专业化的小微书店也有生存空间。
努力营造书香氛围
●各类阅读活动已遍地开花,上海书展文化影响力不断扩大
当然,实体书店业态在沪上复兴,与这些年上海一直努力营造的书香氛围也密不可分。从每年一届的上海书展,到每周一次的思南读书会,各类阅读活动已在上海遍地开花。
上海书展创办于2004年,是国家级的全民阅读示范平台,以崇尚阅读精神作为核心办展理念。通过十年的持续努力,上海书展在全心服务读者的同时,不断扩大对公众的覆盖面和市民的参与度,被广泛誉为“读书人的文化黄金周”“老百姓的阅读嘉年华”。
据上海市新闻出版局介绍,十年的精心打造,上海书展的文化影响力和辐射力不断扩大,主会场每年都会吸引30余万人次的读者前来,还形成了“线上线下、场内场外、地上地下”的阅读空间模式,开设了区域分会场、网上分会场、地铁沿线分会场、区县分会场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