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瓶车充电难题困扰老旧小区 居民"各显神通"背后隐患多
原标题:电瓶车充电难题困扰老旧小区,居民“各显神通”背后隐患重重六楼窗口“飞线”为车充电,险
日前,市民花先生致电本报新闻热线反映:我所居住的长风三村是个老旧小区,居民中骑电动自行车上下班的人很多。由于多层老公房无电梯,自行车库也无充电装置,加上电瓶车电瓶份量较重,不少人为了省力就“各显神通”,或在车棚内乱拉电线、或在楼梯走道内接拖线板,更有甚者,从六楼窗口“飞”下一根临时电线“钓鱼式”充电。这些充电乱象,存在诸多安全隐患。今年夏天,本小区就发生了一起因电动自行车违规充电而引发的火灾,这场悲剧,不仅烧毁了两辆车,还夺走了一位邻居的生命。119消防日来临,希望有关部门重视这一问题,早日拿出防范措施。
难题:老旧小区频现私拉线充电
据上海市自行车行业协会估计,目前,本市大街小巷行驶的各类电动自行车超过500万辆。
日前,记者来到花先生所居住的长风三村。下班晚高峰期间,小区门口,各类电动自行车鱼贯而入。“我们小区电动自行车有几百辆!”一位物业师傅介绍。近期,派出所和消防部门加强了对安全用电方面的管理。“以前有人在车棚私接‘拖线板’充电,现在统统不允许了。”在师傅的指引下,记者来到车棚,其实就是简易的开放式停车点,既无顶棚,也无围墙。有居民说,以前那些私接的“拖线板”,完全暴露在外,“下雨时,有些插头里都泡着水!”
车棚里不允许私接拖线板了,问题是否就解决了呢?一位住在小区4楼的居民不无忧虑地告诉记者:现在车棚不允许私接拖线板充电了,便有居民干脆把车停在一楼走道上,继续私接电线充电,有的居民甚至从窗口“飞线”下来,实在危险。
样本:挖潜增收建安全充电棚
其实,电动自行车充电难题困惑不少人。仅今年10月,12345市民服务热线就接到相关咨询和投诉150余件。
“小区硬件条件不足和个别居民不理解,是我们解决这个安全问题时碰到的最大困惑和障碍”。全国人大代表、上海市虹桥社区虹储居民区党总支书记朱国萍,几年前就开始关注并着手解决居民区电动自行车充电问题,可谓动足了脑筋。
首先,由居委会牵头,通过挖潜,在小区增设了一些机动车停车位。“有了停车收费,建设安全充电车棚的经费就不愁了。”根据相关规定,居民用自家电充电,和小区集中充电所应支付的电费标准,并不相同,后者相对高一些。“那我们就继续用停车收费这笔公共收益补贴居民,让他们不用多出钱,大家就愿意来充电了。”
虹储居民区通过增收解决矛盾,得益于管理者的智慧,不失为解决问题的一个思路。在安全用电方面,徐汇区田林十二村则执行更严格的制度:车棚有专人看管,负责巡视充电车辆;每晚23时,关闸断电。
朱国萍认为:居委会、业委会、物业公司、派出所、城管等部门继续提高管理水平;居民区安全用电志愿者义务巡查、劝导;媒体加强宣传,提高百姓对安全用电的认知度。三管齐下,不失为全市范围解决电动自行车充电问题的好办法,十分必要。
提醒:物业“视而不见”难逃责任
消防部门统计发现,本市电动自行车引发的火灾,90%都发生在充电时。今年6月,本市消防部门明确建议:有条件的小区最好能够设立停车棚,对电动自行车集中充电管理。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本市一些小区物业管理部门认为建设电动自行车充电设施应由电力部门主持实施,其实这是一种误解。据了解,目前市面上的电动自行车,均可使用常规民用电源进行充电,并不需要额外的施工技术。物业单位只要根据正常的建筑设计标准,即可自行建设充电房或充电棚,需要安装计费表具的,可向当地供电部门申请办理即可。此外,目前本市已有一些专业提供居住区电动自行车充电服务的企业,自认无能力解决相关问题的小区物业或自治小区,也可寻求此类市场化解决方式。
上海浩信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任洋律师介绍,根据我国《电力法》、《消防法》、《侵权责任法》等法律法规,物业对居民在公共区域私接电线视而不见;居民自行“飞线”充电,万一发生火灾或其他损害,相关人员都逃不了责任。除了最严重的入刑处罚外,相关火灾造成的人员伤亡及财物损失,涉事物业企业和车主,都将是赔偿主体。“绝不要以为火不是故意放的,就可以逃避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