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税制出台电商大幅促销 洋保健品价格低至二折

21.04.2016  08:48

  东方网4月21日消息:据《劳动报》报道,跨境电商新政的余热不断发酵。对于此前几乎遭遇毁灭性打击的保健品,在最新一次的正面清单调整中被小范围解禁,但大口子依然未松,受限商品涉及广泛。在新政出台前,国内海购保健品市场可谓巨大,有国外品牌去年整年收入的四成都来自中国网销业务。一面是国内消费者的旺盛需求,一面是收窄的海淘渠道,海淘新政会给国内外保健品行业带去寒流还是暖流?

   海外保健品急去库存低至2折

  GNC的深海鱼油、Swisse的胶原蛋白口服液、NatureMade的辅酶Q10、Blackmores的维骨力……谈起保健品,80后的陈佩总能如数家珍,她与国内的很多消费者一样,并不钟情于某个品牌,而是通过海外购,淘尽全球各大保健品品牌的“爆款”。

  然而,陈佩的海购保健品之路将不再如过去那么顺畅了。

  4月7日,财政部等11部门联合发布跨境电商零售进口正面清单,上面列出1142个8位税号商品。虽然清单也涵盖了主要类别的商品,但跨境电商保税进口企业主营之一的保健品,却被清单“拒之门外”。

  短短几天过后,15日,跨境电商零售进口正面清单再调整。财政部官网挂出《关于公布跨境电子商务零售进口商品清单(第二批)的公告》,共涉及151个8位税号商品,对于此前几乎全军覆没的保健品,这次也被小范围解禁,主要涉及鱼油、未混合的维生素以及衍生物等商品。但受限的大环境依然未变。

  “选择海淘保健品不完全是因为价格,本质上是想获得更高品质的商品,”陈佩告诉记者,新政二次调整后,一些原本已下架的保健品商品又重回货架,且不知是否出于政策前景依旧不明朗的原因,不少跨境平台的保健品都在打折促销。

  “优惠幅度非常大,现在买无疑是很划算的,但保健品一般2、3年保质期,所以我会按需求‘囤’一些货。”她说。

  记者浏览几家主流跨境电商看到,目前对于走保税发货形式的海外保健品商品的折扣力度普遍在5折左右,也有力度更大的低于2折。

  譬如,原价292元的NatureMade女性专用综合维生素,现卖93元;500ml的Swisse胶原蛋白原价215元,限时抢购价是110元;再譬如颇受消费者欢迎的辅酶Q10,3瓶装60粒的Na鄄tureMade中老年Q10原来537元,现售价149元,价格几乎是之前的2折多。

  就在新政出台后第十天,海关总署下发过渡政策,放行企业新政前的库存压力直至售完。  “现在不论是否在清单上的保健品,几乎都在搞‘去库存’促销,”一名跨境电商人士告诉记者,之前就有不少地方监管部门、电商企业都呼吁,主管部门要给出缓冲期,现在的这一过渡政策让相当一批在此期间将正面清单之外商品下架的企业比较受鼓舞。

   跨境保健品海淘常年避开贸易壁垒不受监管

  新政对于保健行业的影响有多大?这从新政前的市场规模便可见一斑。

  2015年中国保健品市场的规模达1981亿元,同比增长10.3%,电商渠道上演了疯狂戏码,去年全网销售量同比增速已超100%,这当中,海购保健品成为助推增速的“生力军”。

  有知情人士透露:去年全网保健品销售里有不少是跨境电商贡献的,比如目前网购的第一大品牌Swisse,去年的增长接近30%。另一家凭借“网购”走红的澳大利亚保健品品牌Black鄄mores2015财年下半年收入3.414亿澳元,同比增加了65%,其中中国业务已经占了40%的收入。

  那么,借助此前跨境海淘的各项优惠政策和免税政策,国外保健品通过网销渠道大肆进入中国的现象合理吗?

  据记者了解,海外保健品进入中国,目前主要有两个渠道,除了跨境电商之外,另一条路便是通过一般贸易的方式进入,而这条路一直处在“灰色”地带。

  一位保健品行业业内人士告诉记者,海外保健产品要想通过线下渠道进入中国市场,须通过审批或备案取得中国的保健食品身份,这个过程至少需要1-2年。因此很长一段时间里,包括GNC、NBTY在内的海外品牌在国内基本借由“食品类”的灰色渠道进行销售,对药店等专业渠道的覆盖受限。

  相比之下,跨境电商当然成了海外保健品抢占中国市场最重要的阵地。

  “因为它们只需要符合原产国的食药监标准便能进口,并不需要拥有食药监审批的‘蓝帽子’批件。这大幅降低了海外品牌的落地壁垒。”当然,它们也得满足几个条件,包括经营实体不得在中国、商品需要放在保税区、不能从事批发等。”该人士说。

  也就是讲,得益于各项优惠政策和免税政策,海外保健品不仅得以绕过政策篱笆进入中国,甚至对我国保健食品市场形成了“类倾销”的效应———国内监管政策和执法越来越严,海外产品却可以不受监管、享受税收优惠,大卖特卖。

   三政“合围”下国内保健品行业迎暖流

  不过,随着新修订的《食品安全法》和7月即将实施的《保健食品备案与注册管理办法》出台,再加上跨境电商的新政策,此三者将合围形成了一道“篱笆”,抑制海外保健品在国内市场的急速扩张。

  根据《保健食品注册与备案管理办法》,首次进口的保健食品,必须向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申请注册,首次进口的补充维生素、矿物质等营养物质的保健食品,必须向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备案。

  值得注意的是,通过跨境电子商务零售保健食品的,也应当遵守上述规定。

  “虽然‘正面清单’中有恢复了部分保健品,但依然存在首次进口这个限制。相比化妆品,保健品的备案注册流程时间更长,成本几十万不等,到7月只有两个月时间,完全不够完成上述手续。”上述人士说。

  另外,由于海外保健品多按照原产国的标准,配方有可能不符合中国食药监的标准,如果申请“蓝帽子”,甚至需要重新研发一个针对中国市场的产品。

  这些因素或让海外保健品丢失中国市场的前沿阵地。

  与此同时有业内人士认为,我国保健产业产品线单一、产品科技含量低、优秀品牌少,让保健品在大众心目中产生了不良观感。而进口品牌遭遇“合围”后,这或许恰是我国本土保健产品升级的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