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信白领逐梦亿元“电视快车”

03.02.2015  13:26

  

杨玉佳(左)与同事在调试“电视快车”。

  从最初的一个创意,到一家价值近亿元的公司,三年时间,这位“80后”白领经历了一段普通人无法想象的“折腾”人生。

  比起“杨总”,上海昌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CEO杨玉佳更习惯同事们叫她“老杨”——在她所处的这个行业,被人称作“老×”和年龄无关,更多是一种对于“江湖地位”的认可。

  说起昌视科技的“江湖地位”,一家有着国资背景的大型风投刚刚敲定了对它的战略投资,估值近亿元。2012年3月,还在中国电信上海研究院工作的杨玉佳与几位同事一起“下海”创业。三年不到,团队打造的核心产品“电视快车”即将在各地IPTV上陆续“落地”。

  一家不到20人的“蚊型”公司,凭什么值一个亿?

  这要从它开发的主力产品“电视快车”说起。用过IPTV的人都知道,IPTV上的节目虽然比有线电视选择更多,但它毕竟还是一个“闭环”:用户在上面能看到的内容,要么由广电直播,要么是IPTV自制或采购的节目。“电视快车”的出现,相当于在这一“闭环”上开了一个口子——互联网上的海量视频内容,通过播控审核后被有选择地接入IPTV专网,用户可直接通过电视界面选择各自喜爱的精彩内容,无论是热门的《纸牌屋》,还是两年前的某一集《辛普森一家》。长期关注IPTV产业的知名博主陶铭东告诉记者,对彼此“隔绝”的IPTV专网和视频网站而言,“电视快车”有点像是一个内容聚合与导流平台,因其"落地"中国电信的IPTV专网内,有牌照方的播控管理,管控风险大大降低,商业模式较网上各类聚合平台更为成熟、清晰。

  2013年下半年,“电视快车”开始在国内某省的IPTV网小规模试商用,收费定在20元/月;一年多运营期内,付费用户始终稳定在用户总量的10%左右。据业内咨询机构估算,电信目前的IPTV在网用户已接近3500万——一旦“电视快车”在IPTV全网“落地”,营收相当可观。

  毕业于东华大学的杨玉佳,本科学的是工业设计。和同龄“美女学霸”相似,她的职业经历波澜不惊。转折出现在2012年。这年3月,中国电信创新孵化基地在浦东康桥成立,开始在电信系统员工内部招募创业者。带着创业梦,杨玉佳和“小伙伴们”告别了电信“金饭碗”,成了孵化基地的首批“种子”团队。

  尽管中国电信承诺,进入孵化的创业者两年内保留在电信的职位,但稳稳当当的六位数年薪就这么没了。“当时就是想着,电视与互联网结合未来一定是个大市场,围绕这个领域做事儿,应该不会错,但究竟啥时能看到成果,大家都心里没数。”杨玉佳至今还记得刚进入孵化基地时,团队中那种既兴奋又有些迷茫的氛围,“不过,我还真不是冲着钱来的,就是想干成这件事!

  2013年,“电视快车”开始试运营,“小伙伴们”一起来到几千里之外的试点城市驻地开发,一呆就是半年多。机房远在市郊的县城,为了工作方便、更为了省钱,一群人就在机房周边找出租屋。公司技术总监贾南波回忆说:“那地方是城乡结合部,我们对房东的唯一要求就是宽带要给力,当然还要足够便宜,结果找到一处月租1200元的房子,六七个男人挤在一起。而‘老杨’更艰苦,她的房子月租500元,里面还睡着个素不相识的打工妹。”“合租算什么!”聊到这里,杨玉佳有些感慨:“那段时间全国各地满天飞,谈合作、做产品演示。最煎熬的是眼看账上资金越来越少,千方百计想法子找各种散活维持团队日常开销,很长一段时间我们出差都在胶囊旅馆过夜。”电视快车“落地”的第一站覆盖10万用户,虽说是“牛刀一试”,但用户普遍反映体验很好:无需更换新的机顶盒,也无需任何设置,遥控器一键进入,画面最迟3秒内出现,画质流畅清晰,没有丝毫马赛克。而如果一切顺利,上海地区最快在今年春节后就能全网接入。这是公司接到的首个省级大单,推广过程很艰苦,但结果令人满意。

  “越过山丘,才发现无人等候。”杨玉佳用李宗盛的这句歌词形容此时的心境。从最初的一个idea,到一家价值近亿元的公司,三年时间,这位“80后”白领经历了一段普通人无法想象的“折腾”人生。她调侃道:“生命在于运动,人生在于折腾”,总是在千辛万苦“越过山丘”之后,还来不及享受掌声和成就,马上又得面对下一轮“折腾”了。

  从最初的一个创意,到一家价值近亿元的公司,三年时间,这位“80后”白领经历了一段普通人无法想象的“折腾”人生。

来源:文汇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