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奥元勋何振梁病逝 曾为北京申奥甘当"两面派"

05.01.2015  09:41

何振梁资料图片。

  “无论你们今天做出什么样的选择,都将载入史册。但是只有一种决定可以创造历史。你们今天这个决定可以通过体育促进世界和中国友好相拥在一起,从而造福于全人类。

  —北京申奥陈述词

  中国奥委会名誉主席、国际奥委会委员、国际奥委会文化和奥林匹克教育委员会主席何振梁昨天在北京与世长辞,享年85岁。作为新中国第一位国际奥委会委员,何振梁曾担任国际奥委会执委、副主席,为北京成功申办2008年夏季奥运会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生前

   病中仍挂念北京申办冬奥会

  昨晚11点,协和医院老干部病房大门有武警值守。一名战士称,何老的家属刚离开医院,禁止任何人进入。北京奥组委安保人员称,昨晚奥运大厦没有举行关于何老的任何活动。

  北京冬奥申委昨晚表示,对中国奥委会名誉主席何振梁的去世深表哀悼,同时赞扬他是北京申办和举办2008年奥运会的功勋。

  北京冬奥申委表示,成功申办2022年冬奥会也是何振梁的愿望,北京冬奥申委将全力以赴,用实际行动完成申办使命。据何振梁前助手、现北京奥林匹克俱乐部总经理王奇介绍,何振梁十分关心北京申办2022年冬奥会的情况。王奇去年12月到医院探望时,用手机向何振梁展示了北京申办冬奥会的进展等信息。躺在病床上的何振梁精神高涨,大声告诉他和其他几位前来探望的亲朋好友,“北京申办冬奥会一定能成!

   声音

   蒋效愚至今记得他的演讲词

  何振梁与世长辞,前北京奥申委副主席、北京奥组委执行副主席蒋效愚在昨天下午已经得到了消息。对于从奥申委到奥组委,为北京申办和举办奥运会一起并肩作战的老战友,蒋效愚高度评价了这位为中国体育事业奉献一生的老人。

  蒋效愚回忆,从2000年开始,他和何振梁携手在北京奥申委工作,亲眼看到何振梁为北京申奥满怀激情地付出。“当时他已经是年过七旬的老人,但他和许多年轻人一样,对申奥忘我投入,劲头十足。从这个角度说,他是我们永远都敬佩的老同志、老领导。我想,这也是他们这一代体育人一辈子的梦想。

  令人记忆深刻的当然少不了何振梁在莫斯科全会上的陈述演讲。“那时候的陈述稿都是大家一起反复琢磨,堪称是字斟句酌写就的。每个陈述人的角度、文字各具特色,但何老的陈述最富有感情,感动了很多人。”对于何振梁的陈述稿,蒋效愚在电话里能脱口而出,"无论你们今天做出什么样的选择,都将载入史册。但是只有一种决定可以创造历史’。何老的陈述,加上他在国际奥林匹克当中的影响力,让现场很多委员都感动了。”

   魏纪中他用自己的心去申奥

  在何振梁成为国际奥委会委员、执委、副主席之后,中国体育界有更多人出任国际体育组织的重要职务。曾担任国际排联主席,现任亚奥理事会终身荣誉副主席的魏纪中一直跟随何振梁工作,他认为正是何振梁在国际奥委会里为大家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才有越来越多的中国人开始出现在国际体育大舞台。

  魏纪中回忆,自己从1958年大学毕业分配到国家体委,就一直跟着何振梁工作,直到何振梁退休。“无论是在国家体委,还是后来申办奥运会、举办奥运会,他一直都是我的老领导。虽然担任了很高的职务,但他完全没有官架子,事业心和责任心极强,对下属要求也很严格。”魏纪中说,自己最后一次见何振梁是2013年年底,那时何振梁的状况已经有些不太好,但前两周还听说他身体情况有所好转,没想到竟然这么快就离世了。

  魏纪中回忆,“1993年和2001年,两次申奥,何老都是陈述人。申奥的两次历程充分表达着何老对国家、党和体育的热爱,2001年申奥代表团最后一次发言,何老是用他全部的感情、用他的心在作陈述。

   经历

   从毛主席翻译到IOC副主席

  何振梁先生最为人熟知的,是在北京两次申办奥运会的过程中,他均担任申奥投票中方陈述人,是北京申奥由失败到成功的标志性人物,曾两次被德国《国际体育通讯社》评选为世界上最有影响力的领导人之一。

  何振梁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多次担任毛泽东、周恩来等中央领导人的翻译,1955年调至国家体委,帮助新中国于1979年恢复在国际奥委会的合法席位。1981年,何振梁当选为国际奥委会委员。此后,在国际奥委会执委及副主席的4次竞选中,他有3次以全票当选。1995年起兼任国际奥委会文化与奥林匹克教育委员会主席。

  一年多之前,何振梁先生因中风入院治疗,最终在昨天下午辞世。但人们不会忘记,他2001年7月13日在莫斯科申奥陈述中的那段慷慨之词。

   交往

   萨马兰奇视何老为兄弟

  从1981年成为国际奥委会委员,到1989年担任国际奥委会副主席,何振梁堪称一生都在为奥林匹克事业作贡献。前国际奥委会主席萨马兰奇曾深情评价何振梁,“他就像我的一个兄弟!

  从1978年第一次访华,到1979年帮助中华人民共和国恢复在国际奥委会的合法席位,萨马兰奇一直和何振梁有着深入和知心的交往。萨马兰奇生前接受采访时曾认为,能够帮助中华人民共和国恢复在国际体育组织当中的合法席位,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自己身后有一个很好的团队,其中作为国际奥委会执委的何振梁尤其重要,“何振梁给了我很多的建议,他是我在国际奥委会当中最重要的朋友之一”。

  萨马兰奇曾表示,何振梁就像我的一个兄弟,“何振梁不仅对中国事务,对亚洲和其他国家的事务都非常熟悉了解,他是一个有多种文化背景的人,非常有智慧,我非常非常喜欢他”。

  正是因为何振梁和萨马兰奇有这样一种默契关系,在北京申办奥运会的过程中,何振梁为争取国际奥委会的支持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萨马兰奇甚至曾公开表示,北京能够成功举办夏季奥运会,是自己一生的梦想。

   争议

   曾为北京申奥甘当“两面派

  在前国家体育总局局长袁伟民出版的《袁伟民与体坛风云》一书中,曾不点名地指出何振梁在北京申奥时,因为自作主张支持韩国人金云龙,而不是罗格,险些对北京申奥造成负面影响。何振梁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曾做出解释,透露自己是为申奥甘当“两面派”。

  对于北京申办奥运会那次关键的奥林匹克全会上,自己没有支持后来当选国际奥委会主席的罗格,而是韩国资深委员金云龙,何振梁曾拿出自己的日记内容和媒体分享。

  何振梁解释,当时金云龙找到他,希望成为5位候选提名人之一时,自己只能同意,“金云龙是想利用我的威望,但我别无选择。如果我表现出犹豫,对北京申办奥运会会不利。在主席竞选时,金云龙得到了23票。如果他身后这23票不投给北京,那么在申办奥运会的时候,北京肯定不会拿到56票的高票的”。

  何振梁强调,关于那一次提名和最后的投票,自己都曾向奥申委的领导汇报过,也和罗格有过交流,大家都表示理解,自己最后在全会的国际奥委会主席选举上投票给了罗格,并没有给北京申奥造成不利影响。“提名金云龙参选与投金云龙的支持票完全是两回事。

   评论

   世界体坛的中国金话筒

  虽然熟知“乒乓外交的小球推动大球”,但或许对体育外交依旧陌生。在中国最缺乏国际话语权的时刻,是像何振梁这样的国际体育工作者,发出了洪亮的“中国之声”。引领中国体育人走向世界体育大舞台,何振梁堪称是中国喉舌。

  从新中国恢复在国际奥委会的合法席位,到当选国际奥委会委员,再到1989年出任国际奥委会副主席,何振梁成为了另一个舞台上的外交家。何振梁开始从事体育国际联络工作的1955年,世界各国对中国还有不同的看法,在这样的情况下,在国际事务中听到的“中国之声”,珍贵而不易。

  除了乒乓球外,中国体育事务长期在国际体育上缺乏话语权。直到1981年何振梁当选国际奥委会委员开始,局面才得到改观。在多方的不懈努力下,何振梁在1989年成功当选国际奥委会副主席,成为中国体育在世界舞台上一面迎风招展的大旗。正如魏纪中所言,正是由于何振梁打下的极好基础,才有了现在中国体育在世界舞台上的不断发声。

  在那之后,吕圣荣成为国际羽联主席、魏纪中出任国际排联主席,现在中国在国际奥委会拥有多名委员以及执委席位,已经成为国际体坛话语权的主流声音。

  他是体育外交家,更是中国在世界体坛中的一只金话筒。

  这位耄耋老人,值得体育人甚至国人铭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