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城冬日寒意漾 志愿上马温情长
11月12日上午7时,外滩金牛广场一声发令枪响,2017上海国际马拉松赛拉开序幕,来自全球近3万名选手参加了比赛。作为上海传统的重大体育赛事,上海国际马拉松赛已经走过了22个年头。来自上海交通大学的1500余名志愿者一如既往地为上马提供优质服务,向体育精神致敬,保障赛事的平稳开展。
凌晨2:30,志愿者陆续到达交大霍英东体育中心,签到等工作有序进行。
2:45,所有志愿者签到整队完毕,准备就绪。
3:00,全体志愿者们乘坐预先安排好的巴士,井然有序地奔赴赛点。
4:00,志愿者到达各自指定工作区域,在裁判指挥下,了解自己的工作情况和细节,怀着饱满的热情,准备投身于紧张的工作。
7:00,全体运动员和志愿者准备就绪,申城的气氛愈发热烈。
春蚕蜡炬 热情不减
本次“上马”志愿活动,平日孜孜不倦服务学子的交大老师亦前来服务跑者。来自电子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的教师孟桂娥是25km饮水组的一名普通志愿者,今年是她服务上马的第三年。今年上马赛事规模盛大,孟老师也表达了她的看法:“上马这几年对国际的影响越来越大,主要是因为上海是个国际化的大都市,很多选手选择上海有一部分原因是飞上海比飞北京更方便,还有一部分原因是上海对外国文化具有很强的包容性。同时上马的群众基础十分的好。我觉得群众基础摆在那里,上马的规模也肯定会越来越大。”
与儿子一起服务上马,孟老师感觉收获颇多。她还表示,三年来孩子对上马的兴趣愈加浓厚,近距离接触运动的精神对于孩子意志力的培养也很有帮助。比赛进行到中段,大批的运动员涌向饮水点,工作量剧增,但孟老师沉稳耐心,时刻投入紧张的递水工作,丝毫不输旁边的青年志愿者们。
青春少年 热情蓬勃
25km处能量补给站有一群特别的志愿者。他们都是2017级的大一新生,出生于21世纪的他们带着青春朝气,为本次志愿者活动注入了新鲜的血液。“00后”群体首次以大学生的身份登上志愿者舞台,青年在成长,志愿精神代代传承。
在马拉松比赛正式开始前,两位分别来自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和电子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的大一新生梁雨芊、李京星激动地说道:“气温开始回升,变得暖和起来了,一想到等会儿可以给运动员们递食物就特别兴奋。”
比赛过程中,随着时间的流逝,来到25km处的运动员越来越多,志愿者们忙得不可开交,但一切都进行得有条不紊。他们一边熟练地递着食物,一边喊着加油来为运动员们助威。
志愿者工作完成后,来自工科试验班的大一新生陈鸣阳谈及这次活动感受时说道:“当志愿者是很辛苦,忙到最后大家都腰酸背痛,但是我觉得在忙碌的学习之余参加这样的活动是比较有意义的。我真实地看到了运动员们身上的那股拼搏精神,同时我也看到了一些有趣的现象。虽然辛苦,但很值得。”
国际友人 热情洋溢
本次“上马”志愿者吸引了一批国际友人的参与。来自巴基斯坦的Kamran Ali是17.5km处饮水组的一名志愿者。工作时,他一直在熟练地加水、递水,用温暖的微笑给上前的运动员们加油鼓劲。工作结束后,他真诚地表达自己的心声:“能够为这样盛大的赛事服务是一种很特别的体验。我之所以积极参加志愿者活动,是因为这不仅能帮助他人,也能提高自己与人交流的能力。我想对每一位从面前经过的选手说一句加油!”
陈俊玮是一位来自马来西亚的大二留学生,他说着一口流利的中文,对上海国际马拉松有着极大的热情和关注。他在40km饮料站有着繁重的物资搬运工作。一趟、两趟,汗水从他的额头滴下,却改变不了他嘴角洋溢的笑容。诚如他所说:“大家一起搬,人多力量大,再多的工作也会很好地完成,这就是志愿者的团结精神。”
今年上马,共青团上海市委副书记刘刚亲临现场,他来到40km处饮料站,对那里的“红领巾”志愿者群体给予了亲切的关怀,同时对志愿者表现出的精神风貌给予了高度肯定。
上海交通大学电子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青年志愿者服务队从2001年开始组织上海国际马拉松志愿者的招募及培训活动,至今已经有十七年历史。
冬日申城,凉不了交大志愿者们心中热血;热情上马,十七年坚定服务激情历久弥新。“上马”正逐步平稳地成为世界级马拉松赛事,而交大志愿者在这一过程中不停地贡献属于交大人的力量。这是志愿精神的传递,亦是交大人使命责任感的传承,交大人将一直与“上马”一路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