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山敬老院的护理员们,用自己的勤劳和爱心让每个老人在这里安度晚年
劳动者的价值体现在哪里?就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劳动最光荣,对宝山区杨行镇上宝山敬老院院长陈秀娟和护理员们来说,让每个老人在这里安度晚年,这就是他们的劳动价值体现。
宝山敬老院成立于1983年,这所面向工薪阶层的敬老院并不起眼,但它的服务水准却始终保持在一流水平。成立至今,院长陈秀娟先后获得上海市劳动模范称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敬老院也相继获得上海市劳模集体、市民政系统养老机构先进集体、市文明班组等一系列荣誉称号。
103岁老人清清爽爽离去
1米57的个头,45公斤多的体重,今年57岁的曹新娣看上去瘦瘦小小的。可她能独自把90多公斤重的瘫痪老人从床上抱到轮椅上,随后推到洗澡间洗完澡,再推回房间抱到床上。
说来许多人不会相信,在宝山敬老院,每年6到9月份,全院230来个老人每天都要洗一次澡,曹新娣负责的8个“全护理”老人也不例外,而她包干的全是男性老人!
在宝山敬老院工作13年的曹新娣,早已养成为老人勤翻身、勤擦洗的习惯,一旦发现老人皮肤出现异常,便用盐水、酒精棉球清洗,涂上护肤霜。在她的精心照料下,她负责的老人从来干干净净,即使进院时带着褥疮,不久也会痊愈。
曹新娣照料的老人中,寿命最长的是吴金生老伯。老伯在敬老院住了15年,直到103岁才过世。最后11年,是曹新娣一手照料的。老伯的家人对曹新娣给予老人无微不至的照料铭记在心:“老人走的时候,全身上下清清爽爽,这样的护理,我们家人也很难做到啊!”
17个春节从未回过老家
去年3月底,当九旬任阿婆看到离开半个来月的护理员王书荣重新出现在自己面前时,居然颤颤巍巍地拉住王书荣的手,带着哭腔说:“你终于回来啦,我只怕看不到你了!”
今年47岁的王书荣来自四川合江县,父母和姐弟都在老家,可她在宝山敬老院工作17年来,从未在春节回过一次老家。去年春节前,她接到姐姐打来的电话,说老母亲最近心脏病又犯了,想让她在这个春节回去:“娘说,你今年春节还不回来,恐怕再也没有全家人一起吃年夜饭的机会了。”可老人离不开她,王书荣没法请假。
直到春节后,母亲住院了,王书荣才向院长陈秀娟说出真情,随后回老家看望父母家人,而她这一走,让老人们牵挂不已,也让王书荣深感自己的价值:“看到老人这样信赖自己,我觉得所有的付出都是值得的。”
九旬阿婆有了新的女儿
“江西妹子”黄玉香已在宝山敬老院工作了10年,去年却碰到了一件意外事——由她护理的九旬李阿婆的儿子因心脏病突发猝然去世。李阿婆的儿子十分孝顺母亲,几乎每个星期都要来敬老院看望老人,老人的头发也一直由儿子来剪、洗。如今白发人送黑发人,阿婆怎能不伤心。一段时间,阿婆茶饭不思,经常暗自掉泪。
说话爽快的黄玉香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从此,她一有空,就来到阿婆身边,有时候,深夜也坐在阿婆床头,与阿婆聊天,陪阿婆一起掉泪,“听着阿婆的伤心话,不知为什么,我也会忍不住掉泪。”黄玉香说,也由此产生了替老人儿子尽孝的念头。今年春节,阿婆的儿媳和孙子来敬老院看她,想接老人回家住几天,阿婆说:“我在敬老院住得挺好的,你们放心吧!”特约通讯员赵荣发本报记者朱全弟
来源:新民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