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化工与生物工程学院胥波教授课题组在放射化学领域取得重要进展
我校化学化工与生物工程学院胥波教授课题组在放射性氟同位素(18F)引入方面取得重要进展。
基于放射性氟同位素(18F)的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PET)近年来已经成为恶性肿瘤等疾病诊断的重要方法。但目前引入放射性氟同位素(18F)到有机分子的方法主要方法还是简单的亲核取代反应,放射化学收率也不高。课题组成员曾小军利用以常见的氟代醇形成的氢键网络为反应介质,实现了将放射性氟同位素(18F)简单高效引入炔胺底物。该反应是文献中首例18F加成到C-C不饱和键的反应,且极为高效,放射化学收率接近100%。
该研究工作最近以东华大学为第一单位发表在《德国应用化学》上(Angew. Chem. Int. Ed. 2017, 56, doi: 10.1002/anie.201711341)。《德国应用化学》是目前国际上化学领域最具影响力的综合性刊物之一,最新影响因子为11.9。曾小军近期还在亲核卤化等方面取得重要进展,以第一作者身份,以东华大学为第一单位发表多篇文章:ACS Catal. 2017, 10.1021/acscatal.7b03563 (影响因子10.6);Adv. Synth. Catal. 2017,359, 4062 (影响因子5.6);J. Org. Chem. 2017,82, 13179(影响因子4.8);Chem. Eur. J. 2017,23, 11977 (影响因子5.3)。
胥波教授课题组还与美国Louisville大学合作在新型氟化试剂和金属催化机理等领域取得重要结果。成果近期发表在多篇国际权威杂志上:J. Am. Chem. Soc. 2017,139, 18202 (影响因子13.8);ACS Catal. 2017,7, 6798 (影响因子10.6);Org. Lett. 2017,19, 5848 (影响因子6.5);Org. Lett. 2017,19, 4524 (影响因子6.5)等。
胥波教授为我校化学与生物工程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2008年博士毕业于美国路易斯维尔大学,回国前在美国路易斯维尔大学化学系任职。2013年入选第十批国家“千人计划(青年项目)”。主要研究方向为有机合成方法学及反应机理研究、药物化学、有机合成自动化仪器研发等。上述研究工作得到了国家青年千人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和学校的大力资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