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珮瑜:明星、学生、老板,三重身份为京剧“忙到飞起”

28.06.2018  16:16

  苏州生人王珮瑜,十四岁来上海学戏,学戏廿年间,拿过梅花奖,是当今余派坤生最杰出的代表之一。

  可她最近几年做的,远比过去几十年所做所得动静更响:频频在综艺露脸,用时尚包装京剧,她是明星王珮瑜;台前幕后致力挖掘老戏,为日后留下更多的传承资料,她是学生王珮瑜;她的“瑜音社”工作室,在用漫画、音频课等多种方式推广京剧之余,试图为更多青年戏曲演员拓宽展示平台——她还是老板王珮瑜。

  厚积薄发是肯定的,更重要的是,在传统文化传播传承的路上,她一直走在探索创新的最前头。以“票友”心态奋斗着的王珮瑜固然“忙到飞起”,她也被伴随着的幸福感与获得感时刻包围。

   明星王珮瑜

  最新写了一篇有关王珮瑜的报道,有位网友说,原来她是唱京剧的。这要搁在以前,谁人不知王珮瑜的京剧余派女老生身份,还有戏迷赞她为“小冬皇(孟小冬)”。可近两年亮相多档热门综艺,让更多普通大众记住了这张儒雅俊秀的脸。把她当做一个脸熟的明星,情有可原。

  套用现在的流行语,王珮瑜“出圈”了。

  戏曲人享受青春偶像般的待遇,王珮瑜算是头一个。她有自己的粉丝群,密切关注着她的一举一动。不管是有演出还是发唱片,粉丝屡屡创造“秒杀”记录。每逢她公开露面,粉丝打着飞的来看她。王珮瑜感慨:“终于把戏迷的群体向外扩了一点。”犹记得早年间的剧场,都是熟面孔,台上的演员比台下多,“三分之一是老戏迷,三分之一是圈内同行学者,三分之一是亲友”。

  也不是没有困扰。在她的演出现场,举灯牌、高喊“瑜老板我爱你”、为她送上鱼玩偶这样的粉丝举动成了剧场一景。面对更为疯狂的“追星”,她也很难说服自己享受其中。可越是如此,才越发凸显出正确引导年轻人亲近传统文化的必要性。于是,王珮瑜近年来更多地换上了长衫。翻看这几年她所做的内容产品:“京剧其实很好玩”“三分钟京剧小灶”……光看这些普及京剧产品的名字就知道,她花了许多心思,用更接地气、更流行化的方式,把传统的生旦净丑、四功五法,抽丝剥茧地传递给大众。

  “世上只有两种人,一种是喜欢京剧的人,还有一种是还不知道自己喜欢京剧的人。”这是她作为京剧传承者的自信,也是致力完成的一项事业。

   学生王珮瑜

  这两年和王珮瑜聊得最多的,是老戏。一来濒危老戏的打捞,王珮瑜身体力行,七年来在“余脉相承”这个演出品牌下,硬是为只有“十八张半”存世的余派,扩了几出戏。二来王珮瑜也爱学戏,学一出戏好像会了一门武功。把这些珍贵的老戏重现于舞台,这是她爱上京剧的起点,也是她做推广普及的最终目的。

  今年王珮瑜的“余脉相承”骨子老戏展演做到第四季,她给自己定了新学三出戏的目标。这里头,有谭(鑫培)余(叔岩)一脉资深藏家李锡祥压箱底的秘本《汾河湾》,也有昆曲传了三辈只演过一次的《四声猿·骂曹》,还有一出全本《法门寺》,她索性“先斩后奏”,把演出的消息放出去,倒逼老师传她。

  回家乡学昆曲的那天,临行前王珮瑜拐进一家面馆,吃了碗念叨一路的三虾面。这趟六小时的苏州之旅,说是学戏,其实也是回家,让她仿佛回到学生时代,“学学戏,吃点好吃的,好得不得了。”随着年纪渐长,吃食里的乡愁也跟着滋长。就好像对骨子老戏的执着,这里头的羁绊,说不清道不明。

   老板王珮瑜

  身份多了,王珮瑜的事务也庞杂起来。如今她的团队日益壮大:为她拍摄小视频,时时向关心她的朋友更新“生活点滴”;为她设计卡通形象;为她打点造型、安排行程,甚至为她的体型健康操心。在商业上,她也是名符其实的“瑜老板”。

  可许多事还是得要她亲力亲为。去苏州学戏,她自己开车来回——不必要的排场省去,一分一毫都要花在戏上。一路上,光是用什么名字在社交媒体连载她的“三分钟京剧小灶”,她就和助理讨论了半个小时。最后,谁也没能说服谁——回去开会讨论。没有人知道为了这些看似琐碎的事情,团队要开多少会。可对王珮瑜来说,不管是她个人,还是这些精心制作的京剧普及产品,都是要好好经营、长远规划的品牌,来不得一点马虎。

  她还尝试帮助更多的同行。就在最近,她出资为梅派青衣田慧做了张唱片,还为田慧打造了一整套以青衣行当为核心的京剧普及课件。当年自己摸着石头过河,她希望同行的路能更好走。把京剧推送给更多年轻人,不能是王珮瑜一个人的孤军奋战。

  项目铺得开了,资金投入大了,面临的困难、遭受的误解、遇到的委屈也是成正比的。把自己当成一个票友——谁让咱好这口呢!每到这个时候,王珮瑜都用这句话自我安慰。

  是了,以“票友”自居的王珮瑜豁然开朗,所有的奋斗,都源自热爱。所有的奋斗,都通向幸福。

来源:文汇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