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环境综合整治之合庆样本(上):告别是为了再出发

26.12.2015  18:19


改革攻坚,就要啃“最硬的骨头

把上海“补短板”的“第一枪”开在合庆,有着非同一般的全局意义和样本价值。合庆的环境整治攻坚,其实是一场改革攻坚。其所考验的,也就不只是环境整治的能力,更是当下特别需要的改革的勇气和担当、智慧和定力。

细雨迷蒙中,上海浦东新区合庆镇朝阳村内,老厂长丁根元和镇、村干部们站在露天广场上,为一座有着42年历史的机械厂,举行简短的厂房交接仪式。

交接,其实就是告别。这是2015年11月25日的下午2点。丁根元知道,在他有生之年,恐怕是不会忘记这一天的。

仪式结束,一声“开拆”,巨型机械臂缓缓举起,朝着厂房顶部铲去,钢板搭建的机械厂轰然倒地,扬起一阵尘土。站在一旁的村民纷纷捂嘴,有人不禁埋怨老丁:“拆就拆了,还搞什么形式。

站在雨里,望着相伴几十年的厂子瞬间倒塌,老丁的眼角有点湿润,嘴里忍不住嘀咕:“仪式还是要搞的,毕竟厂子办得不容易!

告别,是这段日子激荡在合庆空气中的一种情绪。就像老丁一样,合庆人将要告别的,不仅仅是散落在村里的一座座厂房,而是一段历史,一种生活。

舍得厂房,舍不得艰苦创业的岁月

几乎是一夜间,合庆出名了。

在2015年初举行的上海“两会”上,市人大代表爱新觉罗·德甄讲述了合庆镇勤奋村村民黄月琴的故事。她说,黄妈妈年轻时嫁到合庆,小姐妹都很羡慕,因为那里“天空很蓝,河水很清”。然而,随着城市发展变迁,当地环境持续恶化,如今儿孙已经不愿意继续在合庆住下去,这让老妈妈十分纠结。

这则故事当场引起市委书记韩正的关注和回应,一句“我们不会让黄妈妈失望”,拉开了合庆地区环境综合整治的大幕。

突如其来的整治风暴,也将丁根元和他的机械厂裹挟了进去。

龙阳路接着龙东大道,20多公里长,一头连着陆家嘴金融城,一头连着老丁生活了一辈子的合庆镇。

对于龙东大道的记忆,老丁印象最深的还是30多年前那条土路。当时作为村里负责工业的大队长,他每天5点就骑自行车出门,到附近王港镇换乘沪川线,就为早点赶到杨浦区定海路,因为那里是“上海”,那里有客户。“改革开放鼓励农村搞乡镇企业,发展集体经济,这让农民看到了致富的希望。”老丁说。

到上世纪90年代,随着土路越修越宽,村里的乡镇企业也如雨后春笋。丁根元所在的朝阳村,先后建起了服装厂、小型化工厂、机械制造厂等,1995年,村里工业年产值超过一个亿。

1996年,一股集体经济转制之风,再次吹入东海之滨的合庆。老丁响应号召,盘下村里的机械厂,当起了“老板”。“当时完全不懂什么是民营经济,只知道盘下厂子要200万元,这可是天文数字。我冒着风险,签了承诺书,保证5年之内还钱。”2005年前后,全国掀起基建高潮,老丁厂里生产的破碎机,开始供不应求,订单最多时,一年生产500台,利润达到600多万元。隆隆轰鸣中,合庆、上海乃至全国的乡镇经济,迈向发展巅峰。

这次合庆环境综合整治,我们厂作为产业结构调整的对象之一,要被清退,我心里难过啊。”老丁说,是他坚持要求镇里办一个厂房拆除交接仪式。他不是舍不得那些厂房,他不舍的是那段艰苦创业的激情岁月。

要金子银子,还是儿子孙子?

厂子被拆后,好几次,丁根元背着人,悄悄来到机械厂原址。看着原来的厂房,如今已种上成排的防护林,老丁会在路旁点上一支烟,默默地吸。

有人跟老丁开玩笑:“丁厂长,你恨不恨黄妈妈啊?她害得你连厂子都关了。”此时,老丁会板下脸说:“这事怎么能怪黄妈妈,她这把火点得好。

不管如何不舍过往,丁根元心里清楚,合庆环境整治是大势所趋,民心所向。“小时候我们能在家门前的河里游泳、抓鱼,后来村里企业多起来了,河水却变得越来越黑,空气中常常有股恶臭味。年轻人选择逃离,只有一些老人还留守村庄。老实说,合庆的环境不能不整治了,黄妈妈说出了大家的心声,她是我们的英雄。

在合庆,有老丁这样想法的人越来越多。人们开始认识到,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来追求发展,终究不可持续。“黄妈妈事件”发生后,村里人想得更明白了,每次聊天结束,大家都会说,“到底要金子银子,还是儿子孙子?真该好好想想了”。

而发生在身边点点滴滴的变化,更让村民们坚定了自己的想法。通过近一年综合整治,压在合庆村民头上的数座“环境大山”被搬走了:拆除违法建筑近79万平方米,堵住了环境脏乱差的源头,一批污染严重的企业就此消失;牲畜养殖场全部完成退养,过去恶臭熏天,蚊蝇遍地的场景难觅踪影;89条河道启动综合治理,百姓身边的小河得到了“拯救”。去国外探亲多时的勤奋村村民黄俊,最近回到家里,差点没认出自家门前的那条9号河,他说:“变化太大了!我依稀看到了儿时那种田园风光。

绿水青山也是金山银山,合庆人渐渐看清了前路。被称为合庆环境整治“启幕人”的爱新觉罗·德甄说过去到合庆,老百姓总是找她抱怨环境差,现在村民的眼神告诉她,“环境整治这件事做对了,大家的笑容多了”。恋旧的老丁看到家乡巨变,也很欢喜。他更明白,经济发展已进入全新阶段,产业结构调整势在必行。原来,2010年后,曾经红火的机械厂逐渐萧条,破碎机年产量下滑到200多台。而现在仅上海地区销售破碎机的企业就逾50家。他坦言:“破碎机技术含量低,以后生意只会越来越难做。这次环境整治,给了村庄重生的机会,也给了企业体面退出的机会。

告别污染,但不告别发展

合庆镇凌杨路上,一排低矮的平房门口,挂着“美丽乡村建设推进办公室”的牌子。屋里,几位老人正在办公,他们都是合庆镇退居二线的老领导。杨永新是其中的一位。年轻时,他曾在5个村做过村支书,对合庆“家底”了如指掌。

浦东开发开放之前,合庆属于原川沙县,当时川沙是上海有名的乡镇经济强县,还获得过全国‘创汇之冠’的美名。”老杨说,像合庆这样的偏远郊区,乡镇企业对地区发展是有贡献的。1996年,浦东确定贫困村标准,当时合庆定的标准是一个村年收入不低于100万元,而新区确定的标准则是20万元,可见合庆是有底子的。

即使今天,乡镇企业效益普遍下滑,但它们仍是村级经济支柱。以合庆镇春雷村为例,一年企业土地出让金收入就有400万元,占全村经济来源逾80%。“从大局上看,环境整治是好事,但难免有阵痛。这么多村镇企业被拆除了,今后农村地区的定位是什么?支撑点又在哪里?”看着一张合庆地区企业拆违图,老杨既欣喜,又忧心。

同样在思考这一问题的,还有合庆镇现任党委书记杨琴华。“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绿色发展理念,绿色经济说到底是要强国、要惠民。环境整治,让农村告别污染,告别脏乱差,但不能告别发展。”杨琴华说,市、区两级政府也在考虑这件事,希望能从土地指标流转平衡、农田复垦、高端产业引入,以及“十三五”新城镇规划等几方面入手,保障农村经济发展。

眼下,丁根元设于临港装备园区的新厂进入到设备调试阶段,他决心从头开始,投身环保装备产业的大潮中。一场特殊的告别仪式之后,老丁更忙了,对他而言,对合庆而言,这场告别,或许是一场“绿色发展”新的起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