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正悄悄改变着我们的身体
记者:我们知道,很多成人疾病发端于儿童期,作为国内唯一专门从事环境与儿童健康研究的省部级重点实验室,关于环境对儿童生长发育和疾病发生影响方面,你们有什么最新的研究发现?
张军:最近,我们在实验室开展的上海易感人群(就是孕妇和儿童)农药暴露现况中发现,上海孕妇和儿童农药暴露普遍,并且暴露水平远高于发达国家,大约是发达国家的3-5倍。胎儿期农药暴露水平和出生孕周期之间呈显著负相关,也就是说,农药暴露越多,越容易出现早产。
农药暴露还可以导致儿童氧化应激损伤,这可能是农药暴露对健康影响的机制之一。简单说,氧化应激损伤就是指体内氧化与抗氧化作用失衡,倾向于氧化。氧化应激被认为是导致衰老和慢性病的一个重要因素。
农药暴露主要来自饮食方面。日常生活中,建议吃水果不妨削皮、蔬菜要注意浸泡,减少农药残留。另外,家庭使用杀虫剂、蚊香等也可导致母婴农药暴露,建议妇女怀孕期间减少杀虫剂暴露,少用蚊香。
这是我们基于近1000对母婴跟踪调查的初步发现。
记者:还有什么其他环境因素可能影响孕妇或儿童的健康?
张军:我们还有一些研究发现,上海市孕妇碘、维生素D缺乏现象较为普遍。上海人本身是不缺乏碘的,但是我们研究发现,上海孕妇碘不足现象比较普遍。孕期碘缺乏可影响胎儿智力发育,这提示妇女注意检测碘水平,注意适度碘补充,孕期可吃碘盐。
另有研究显示,上海孕妇50%的人缺乏维生素D。维生素D缺乏不仅与妊娠并发症,比如妊娠高血压、妊娠糖尿病有关,还与早产、过敏性疾病等相关。
我们在跟踪母婴研究时也发现,孕妇被动吸烟可增加妊娠期先兆子痫发生的风险,这提示了孕妇应避免暴露于被动吸烟环境对胎儿健康的重要性。
记者:维生素D缺乏是否与儿童过敏现象增多有关?如何补充维生素D?
张军:资料表明,在我国,包括皮肤过敏、食物过敏、哮喘等在内的过敏现象都在上升。孕妇维生素D缺乏可能是原因之一。其实,维生素D的产生很简单,90%的维生素D可通过皮肤接受光照后自己产生,现代人室内工作多,阳光暴露机会少,导致维生素D不足。因此,孕期要注意维生素D水平监测,多晒太阳,适当补充维生素D制剂。
记者:全球环境流行病学领域,还有什么研究热点?比如有什么环境因素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的?
张军:过去对环境激素的研究重点是农药,比如DDT,这是一个经典的环境激素。但经过多年研究,大家早已认识到它的危害。我们国家在20年前就禁用了DDT。现在,全球的研究重点已经转向有机污染物。这样说普通大众感觉很专业,举些例子,大家就感觉不陌生了,比如,增塑剂,前些年大家很关注的双酚A就是一种增塑剂。还有全氟类化合物,比如雨衣、防水风衣、地毯等,这些都含有全氟类化合物。不论增塑剂,还是全氟类化合物,都被统称为“环境激素”,与经典的环境激素——DDT农药一样,他们都有类似雌激素的作用,人体长期暴露,可能带来健康风险。
记者:这些环境激素可能如何影响我们的健康?
张军:举例来说,雨衣、地毯等,有一个共同点,就是疏水性很强,水、咖啡泼上去没有关系,这是因为它们表面有全氟类化合物,它可以使材料防油、防污或防水,但这也是一种很难降解的有机化学污染物。它们被广泛用于户外的衣物、帐篷、睡袋、鞋靴、地毯和家具等纺织成品中,方便了我们的生活,但已经被证实,可以干扰人体内分泌。
另外,你会发现计算机用久了会发热,其实电器都是这样,开启时间长了就会发热,但是为什么它们不会烧起来。这就是溴化阻燃剂的功劳。这是一群含溴的有机化合物的通称,它们常用在电子产品、衣服、家具中,以减少产品的可燃性。但是,环境与流行病学领域的科研人员发现,溴化阻燃剂也是环境激素。
由于在环境中难以降解,它们可能长期存在于我们的土壤、河流中,然后随着食物链进入人体,可能导致妊娠期延长、不孕、儿童肥胖、成人慢性病、甚至肿瘤等。尽管听上去是雌激素,它对人体的健康影响不止于女性,它也可能导致男性精液质量下降。目前,很多国家都发现精液质量下降的趋势,不孕不育在增加,各地生殖中心开了很多。
现阶段来说,公众没必要恐慌。这里所说的健康影响,是一种长期暴露累积后引发的危害可能性。针对现有我们所认识的环境激素对健康造成影响的作用机制,全球许多实验室都在研究,这是研究大热门。有新的研究成果,就会与世界分享,各种工业政策也会紧随其上,包括预防性措施,比如考虑到双酚A可能对婴幼儿健康的影响,我国就已禁止在婴幼儿奶瓶中采用双酚A。
当然必须承认,随着工业化进程,每天都有成千上万新化合物在出现,我们的研究仅仅是冰山一角。这给我们一些新的提示:原本我们认为农村可能更不卫生,更容易滋生疾病,比如农药暴露问题,但现在我们发现,城市生活可能存在更多的健康隐患,包括电器、衣服、烹饪器具等似乎无处不在的环境激素。这或许应验了全球部分人正在倡导“简单生活”的科学理由。
来源:文汇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