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环保责任意识,科学探索解决路径
最近,随着两会对于“环保”话题的关注,对于良好的空气环境的强烈需求再次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3月11日,化学化工学院学生党支部举行了以“从环境保护谈科技工作者的社会责任”为题的专题讲座沙龙,特邀化工系主任肖文德教授、科学史与科学文化研究院董煜宇副教授、化学化工学院党委副书记郑浩主讲。本次沙龙除对雾霾知识作出专业的普及外,还从社会责任的角度,强调了身为上海交通大学学生党员的“科技人”的社会责任意识。
“人生最痛苦的事情是,人没死,钱花完了”,肖文德教授用形象的比喻阐明了人、资源与环境的关系,带领大家走进了雾霾带给我们的“灾难”。他言简意赅。指出雾霾就是一种城市气溶胶,危害很大。他图文并茂地讲述了气溶胶的工作机理、消亡机理及生活中常见的污染,并介绍了从新能源角度来减轻环境污染的方式,比如太阳能和风能是取之不尽的清洁能源,电动汽车可以解决汽车污染等。他通过对能源角度的研究,为同学们提供了解决环境问题的前沿视角。
董煜宇副教授以“天地与人类并生,环保从自我做起”为题,从历史的角度讲述了环境问题。他从2007年太湖流域水污染事件入手,将中国历史上的问题与西方的环境问题相比较,从完善法制、法规,严格落实执行,强化地方责任和加大信息公开等方面提出了应对措施。
“上顶穹天,脚踏实地”,郑浩指出,这是我们作为“科技人”应有的品质和责任意识。他通过对美国生物学家卡逊的《寂静的春天》和柴静的《穹顶之下》的比较,让大家看到了早期国外大家同样陷入困境,让同学们知道了历史维度上的奇妙巧合。同时也强调了我们作为科学人,不同于现在的网民和公共传媒领域人,化学化工学子可以利用专业技术,扎实地推动污染治理的进程,以敏锐的洞察力守护人类发展的命运,这同时也是所有科技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
现场互动中,同学们提出了“环保”与“就业”、“社会进步”的关系问题,针对科技发展这柄“双刃剑”,是否会出现用力过猛、矫枉过正的情况与专家老师进行了讨论。大家认为当代中国环境与发展问题是如影随形的,需要辩证地深层次地理解环保问题,风险在高度专业化的研究之后,可以进行一定的控制。
此次活动不仅给在场的党员同学介绍了世界前沿的适于解决雾霾的方式途径,同时还强调了我们“科技人”所应有的责任,保护环境,需要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鸟语花香不再是我们共同的梦,而是我们所共同拥有的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