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环保局张全局长开启“环保局长接热线”行动
市环保局张全局长开启“环保局长接热线”行动
9月10日上午9时30分,市环保局、12345市民服务热线和《新民晚报》社共同启动“环保局长接热线”行动,市环保局张全局长参加了首接活动。
1个多小时内,张全共接听8个市民来电。在接下来的时间里,全市17个区县的环保局长将轮流值守12345市民热线,对市民反映的情况逐一调查、逐一核实、逐一整改、逐一反馈,力求给群众满意的答复。(《新民晚报》9月10日第一版和第十二版进行了详尽报道)
1291个来电 市民盼天更蓝水更清
本报记者 曹文清 房浩 钱俊毅
气污染、水污染、声污染、光污染……这些城市生态环境中的顽症痼疾到底该如何整治?今天上午9时30分,上海市环境保护局、12345市民服务热线和本报共同 启动“环保局长接热线”行动,截至11时,1291个来电,道出了市民对天更蓝、水更清、地更绿最急切的期待。
“您好,我是张全。”上海市环境保护局局长是开线后的首位接线员。“龙吴路上扬尘的问题到底啥辰光能解决啊?”市民周女士、胡先生不约而同地反映了自己身边这一恼人的“老大难”。
记者赶往现场,发现龙吴路上土方车、水泥搅拌车络绎不绝,尘土飞扬,不少大型车辆还存在超载、车斗不密闭等违规运输行为,车子一路开,渣土、泥浆一路漏。对此,张全当场回应,一是关停严重污染源,二是看住大型运输车不“跑冒滴漏”,三是落实长效管理机制。
1个多小时内,张全共接听8个市民来电。在接下来的时间里,全市17个区县的环保局长将轮流值守12345市民热线,对市民反映的情况逐一调查、逐一核实、逐一整改、逐一反馈,力求给群众满意的答复。本报期待读者的积极参与和互动。(《新民晚报》2015年9月10第一版)
土方车走一路漏一路 龙吴路天天灰头土脸
市环保局:将从四方面治理扬尘
本报记者 房浩
●接线员:上海市环境保护局局长张全
●投诉人:周女士、胡先生
【市民投诉】徐汇区龙吴路上,每天来往的土方车、水泥搅拌车络绎不绝,许多车辆超载、运输过程中车斗敞开,导致渣土、水泥“洒落滴漏”,路面上积满灰尘,一有车辆驶过,便尘土飞扬,令途经行人和附近居民苦不堪言。
【现场调查】上午10时许,记者来到龙吴路龙漕路,作为一条连接徐汇、闵行的交通主干道,龙吴路上车来车往,其中水泥搅拌车、土方车这些“大块头”就占据了“半壁江山”。记者随后驱车沿龙吴路南行,几乎每隔半分钟,便有一辆大型车从身旁呼啸而过,不少土方车内装满了高高的渣土,以至于车斗无法闭合,行驶过程中稍有颠簸,便有零星的渣土掉落;部分水泥搅拌车同样“一路开一路漏”,地面上随处可见硬化的水泥块,车辆一压,立刻扬起阵阵灰尘。行至龙吴路华发路,两辆土方车突然转弯,拐入路边的一条小弄堂,原来这里有一处渣土码头,土方车在此“卸货”后,工人们再将渣土装船运往外地。
据家住龙吴路中海瀛台的张先生介绍,正因为龙吴路沿线遍布着类似的渣土码头及混凝土搅拌站,龙吴路才成了大多数建筑运输车辆的必经之道,每天过往的大车不下千辆,道路扬尘污染可想而知。“我们晴天根本不敢开窗,可即使这样,家里还是灰尘不断,桌子、家具每天得擦好几遍!”张先生一脸无奈。
好在徐汇区有关部门已经意识到了问题所在,并迈出了扬尘治理的第一步。在龙吴路徐梅路口,由区环境监察支队和交警、城管队员组成的道路扬尘联合执法队,正对过往大型车辆规范化运输和防滴漏措施落实情况开展设卡检查;而在龙吴路罗秀路口,两辆吸尘车正开足马力,来回吸扫路面上的灰尘。环卫部门负责人介绍说,今年以来,龙吴路(徐汇段)大型吸尘车吸扫粉尘日均1.87吨,小型机扫车吸扫粉尘日均1.14吨。
【热线回音】市环保局局长张全表示,多年来,龙吴路上的扬尘污染确实给沿线居民的生活带来了不利影响,目前徐汇区已将龙吴路扬尘综合治理列为环境专项整治内容之一,今后将从四方面入手,改善区域空气质量——
●积极推进龙吴路沿线码头堆场、搅拌站的减量化工作,这也是减少道路扬尘的根本举措,去年徐汇区已关停港汇搅拌站、北杨、华泾港砂石料码头,今年4月又关停东湾渣土码头,下一步将推动瑞德、宏达两个搅拌站的停产、搬迁
●抓好专项检查,会同交警、城管等执法力量,坚决查处过境大型运输车的未密闭化运输、车容不洁、跑冒滴漏等违法违规行为
●加强道路保洁,确保龙吴路道路冲洗作业全时段、全路段覆盖;
●积极协调建交、市容、房管等部门,加强建设、市政、拆房工程尤其是出土工地的行业管理和文明施工监督,从源头上控制扬尘。(《新民晚报》2015年9月10第十二版)
环保目标:2017年PM2.5降两成
市环保局局长张全上午接受本报专访时表示
“老大难”区域力争三年焕然一新
本报记者 曹文清
2020年,上海的环境将是啥模样?
PM2.5浓度达42微克/立方米左右,基本消除地表水劣V类水体,生活无害化垃圾处理率达100%;森林覆盖率达18%……
今天上午,“环保局长接热线”行动开启,在专访中,上海市环境保护局局长张全给出一连串实在的数字,给出一连串实在的举措,直面群众最关心的生态环境综合治理问题,勾勒出了“美丽上海”的蓝图。
黄妈妈的心愿怎么了?
合庆镇环境治理三季度全面启动,年底见成效
今年初,一位人大代表将浦东新区合庆镇勤奋村村民黄妈妈的呼声带到两会上。“合庆镇何时才能重新变回宜居乡村?”面对百姓的呼声,张全直言不讳,“合庆镇综治2015年第三季度全面启动,年底前将初见成效。2017年,将完成区域生态环境综合整治,环境质量明显改善。”
治恶臭——实施白龙港污水处理厂除臭改造工程,以“周边居住的老百姓闻不出异味”为要求,采用最严格标准实施除臭改造项目,预计11月底开工,2016年上半年建成。调整关闭畜禽养殖场,8月底已完成2家散养猪场的清退,其余7家规模化奶牛场和3家规模化养猪场,在2017年底前全面完成调整退出。2015年底,黎明垃圾填埋场停止填埋,并实施封场和环境治理。
水环境——2015年底前完成13条段、11.2公里河道轮疏工作。2016年底前累计完成G1501以东地区镇村90余条中小河道的轮疏工作,并建立长效维护机制。
推调整——分三期滚动推进198区块358家企业的关停调整。2015年完成42家企业,2016年完成163家,2017年底全面完成。
建林带——在白龙港污水处理厂周边,规划建设不少于300米的防护林带。2015年底,完成695亩的防护林带建设;2016-2017年,再完成1685亩防护林带建设。
治扬尘——在重型车辆主要经过的道路,开展扬尘污染专项治理;在重要道路两侧规划建设绿化隔离林带,防治道路扬尘、噪音对周围百姓的影响。
严执法——依据新《环境保护法》,通过采取按日计罚等强有力措施,倒逼“三高一低”企业的调整。同时,发挥浦东新区综合执法体制优势,相关部门联动,强化区域大联勤、大执法、大整治。
今年治污还要干点啥?
聚焦一批重点区域,启动11个地块环境综治
今年,该如何让上海的天更蓝、水更清、地更绿?对此,张全表示,下半年本市环保工作仍将以市民关切为重点,聚焦一批污染严重、违法突出、群众关注的重点区域,启动11个地块的生态环境综合治理。
大气污染治理:完成全市剩余545台中小燃煤锅炉窑炉、12台集中供热锅炉的清洁能源替代,加快取缔剩余590台经营性茶水炉灶;全面淘汰本市剩余的3.5万台黄标车,更换4万辆出租车三元催化器;推进2000家重点化工、涂料等挥发性有机物企业治理;加强建筑工地、干散货码头、宝钢和主要燃煤电厂等区域的扬尘控制;落实长三角区域大气协作重点任务。
水污染防治:推进石洞口等污水厂提标工作和中心城区21座泵站截污改造;出台养殖业污染防治规划,15家规模化养殖场的治理,5家基本完成,下半年重点推进过程中的治理进度;整治关闭近600家不规范中小畜禽养殖场(户)(年度计划1300家,已关闭700余家)。
土壤污染防治:开展桃浦、南大土壤污染治理修复工程,推进全市潜在污染场地的排摸调查,编制本市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
怎样打造“美丽上海”?
聚焦河道水质、PM2.5、郊区农村生态等问题
治理城市环境污染是一场攻坚战、持久战,“十三五”我们又该怎样打造“美丽上海”呢?张全说,环保部门将以“改善环境质量,促进转型升级”为主线,突出“问题导向”和“源头防控”。聚焦河道水质、PM2.5、郊区农村生态环境等突出问题。
大气环境:重点治理PM2.5、臭氧污染。到2017年空气PM2.5浓度在2013年基础上下降20%,到2020年达到42微克每立方米左右。严格控制能源总量,进一步压缩工业用煤,煤炭消费总量削减10%-15%,全面消除分散燃煤;全面完成燃煤锅炉清洁能源替代和现役燃煤机组超低排放改造;全面推进石化、化工、涂料、喷涂等行业综合治理;推进老旧车淘汰,加大新能源汽车推广力度。
水环境:保障饮用水安全,改善水环境质量,加快黄浦江上游水源地金泽水库建设,全面推进中心城区4座大型污水处理厂和郊区26座污水厂的提标改造。
固废防治:实现生活垃圾100%无害化处理,同步推进分类产物和废旧物资回收利用体系建设,完善危险废物和医疗废物收运处置体系。
土壤环境:加强重点区域工业用地退出转性土地再开发利用环境监管,有序开展污染场地修复治理。
生态环境:继续推进中心城区和郊区绿地林地建设,深化崇明生态岛建设,加强自然保护区管理和滩涂湿地保护与修复。
张全还提到,“十三五”期间将梳理锁定今后几年综合治理的重点“黑名单”,分批实施,滚动推进,力争用三年时间使这些“老大难”区域焕然一新。(《新民晚报》2015年9月10第十二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