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科技报:为环保与可持续发展科研带来启发
本报讯 (吴苡婷) 6月6日世界环境日,来自全球30个国家和地区的近300名青年学子齐聚同济大学,参加主题为“可持续生产与消费”的2016国际学生环境与可持续发展大会高峰论坛,共同聚焦能源转型与气候变化、生态系统与野生动植物、生态城市和绿色生活方式4个重要议题。多个大学生科研项目获得“绿苗计划”“绿色未来”和“金砖未来”奖学金等支持,各项目颁奖典礼在论坛上举行。
来自同济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3位研究生王焰、马小亮和于小新负责的项目“上海市电子垃圾现状及治理对策研究”获得“绿色未来”奖学金支持。该调研为我国制定完善电子垃圾有关的法律法规提供了可靠数据。
“金砖未来”奖学金首轮获奖的论文报告是“上海城市环境健康与绩效指标体系研究”,由同济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的邵路云、盛亦文、王海任、赵元琛4名同学共同获得。该项研究提出的上海市重要生态空间范围和未来空间优化策略得到了评审委员会一致认可。
“这些大学生科研与调研项目选题直面社会现实需求,选题广泛,运用专业所长,调研扎实,理念和调研方法有创新,也很有深度,为环保与可持续发展科研带来了启发,有一些甚至有望转化为产业应用,反映了当代大学生的环保社会责任感。”同济大学环境学院、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同济大学环境与可持续发展学院副院长李风亭在评审项目时说。
据悉,学生科研项目“绿苗计划”和学生社会实践“绿色未来”奖由北京绿色未来环境基金会资助。该基金会旨在为促进在中国境内就读的国内外青年学生,立志投身环境和可持续发展事业,培养我国高等院校环境专业在校生的独立思考、调研能力以及书本理论与社会当前实际结合的能力。
“金砖未来”奖学金由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同济大学环境与可持续发展学院与北京金砖国际控股集团有限公司(简称金砖控股集团)共同设立和资助。金砖控股集团出资30万元人民币在同济大学设立“金砖未来”奖学金,主要用于支持高校学生项目组开展“绿色人居与可持续发展”的相关调研,鼓励学生将专业知识所学与社会需求相结合,开展科研与实践创新,展示青年学子对环境与可持续发展事业的责任感。
版面链接: http://www.duob.cn/pdfview/default.aspx?nDate=160615&nPage=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