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心心:传统艺术的内核是美
这是王心心带着她的南管第四次来到上海,2010年第一次把南管带到上海时,她心里十分忐忑,毕竟南管是地域性很强的一门传统艺术。她直言,那一场演出的观众大多是邀请来的,想试试反应。而在今年名家名剧月的演出里,她已经有了底气。“我不准备再打字幕了,观众又要听又要看,会分神。”对于南管渐渐地从泉州走出,王心心表示,音乐是没有限制的,传统艺术的内核仍然是美,“我不去考虑什么传统在流失,而只会担心我们做得不够好。”
王心心四岁的时候就开始学习南管,五岁登台演出,她似乎天生就是唱南管的人。但上海的观众直到2010年的时候才得以看到她的表演。王心心回忆说,第一次来上海,她心里很紧张,虽然是演过无数遍的版本,但她依然很担心,“我至今还记得有一位观众,一开场时整个人都斜躺在座位上,显得无精打采。直到演到快一半时,我才注意到他调正了坐姿,开始正襟危坐地听我唱了。”
此后,王心心开始不断地光顾上海,在这里,她演了《琵琶行》、《葬花吟》,这一次则带来和古琴合奏的新版本。王心心在和记者聊天时会时不时地哼唱起来,她会很耐心地告诉你,南管的唱腔会有怎样的不同,哪怕是完全没有歌词的曲调,她也会一小段一小段地唱,然后向记者分析起来。
正是这么一个把南管纳入自己生活里的演员,把南管带向了全世界。王心心说:“当我还在泉州时,不知道自己学的东西有多么的宝贵。到国外就会觉得别人很神气,觉得钢琴小提琴才是真的音乐。但在演出时,看着台下金发碧眼的观众也会落泪,我就有一种特别的归属感。”
王心心说,南管在闽南语系的地方其实发展得不错,虽然也经历过无人唱无人听的时期,但现在正处于复兴的阶段。“现在泉州附近的一些村庄里,南管非常普及,几乎每个村都会演,可以说是当地全民的音乐。”令她更为欣慰的是,南管正慢慢地打破语言对其的限制,在欧洲巡演时,他们完全不加字幕,只给现场观众一点简单的剧情简介,然后就靠简单的舞台和唱腔来打动观众。
“我真的感觉,我们的南管是和世界连接在一起的,它不只属于中国,更是世界的音乐。”王心心表示,传统艺术不是现在说的一定要原汁原味,而主要是要学习精髓部分。“这就是为什么记载的都只有骨架(骨干音)。古琴还能标记一些装饰音,南管就只有骨架,起音结束音都没有,空间很大,很自由。所以,每一次的创作都觉得有无限宝藏。”
来源:劳动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