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主任,我的肝脏能移植给我丈夫了吗?”“可以了。”

19.05.2015  11:38

4月16日,31岁的赵建翠静静地躺在手术台上,她的“王主任”团队把她的右半肝取了下来,接到了她35岁的丈夫焦利征的腹腔里。

此刻,仅剩下40%肝脏的赵建翠看上去气色不错,善良、感激写在她青春美丽的脸庞上。她心满意足地微笑着,坐下,捧着肚子。“我今天是来拆线的,还有几针没有拆,王主任说过几天就可以拆了。”她根本不顾我问她的“把自己的肝脏移植给丈夫,你犹豫过吗”,顺着自己的思路急切地告诉我:“我太感谢王主任了,太感谢陶医生、李医生、杨医生他们了,太感谢护士了!感谢信写到一半,我会写完的,我一定要写完!”

她念念不忘的王主任是华山医院普外科副主任王正昕教授,肝移植专家;李陶医生他们是肝移植团队的陶一峰、李瑞东、贾户亮、石伟、马震宇、杨鑫;护士是孙晓春、李娟护士长带领的17病区的护士们。“他们对我们太好了,可耐心可耐心了!”

这对小夫妻来自山东临沂,2003年经人介绍认识,一起来到上海,在菜市场里摆摊做鸡蛋生意。最初的日子很艰难,但终于安定下来了。结婚、生子,小夫妻和孩子们借住在亲戚家中,夫妻恩爱,孩子懂事,日子清苦却也其乐融融。2013年,焦利征料理完赵建翠奶奶的后事,第一次出现了黑便症状,被确诊为“乙肝后肝硬化失代偿期,脾功能亢进,门脉高压”。2014年元旦开始,反复的上消化道大出血把焦利征推到了死亡的边缘。他们辗转于十几家大医院,专家们给出的治疗方案都是“切脾”。“但是脾脏切掉了,肝还是不会好啊!”赵建翠不甘心,她要救自己的丈夫,孩子们的父亲。

一路打听,她找到了华山医院钦伦秀主任和王正昕副主任。“我记得可清楚了,是2015年3月4日,就在王主任的办公室里。”王主任跟她谈起了肝移植,只是肝源什么时候有,不知道;但她知道,丈夫等不起了,随时发生的上消化道大出血随时都会要了丈夫的命。那么,能把我的肝脏分给丈夫吗?

慎重的评估开始了,体检、家属知情同意、专家伦理委员会讨论。体检合格了,夫妻俩血型相同,体重也相当,符合成人活体肝移植的生理条件。但是,心疼女儿的母亲不同意,心疼姐姐的弟弟也不同意——这个善良的家庭不是不同意肝移植,而是争着要把自己的肝脏移植给女婿和姐夫!赵建翠只好再耐心地说服他们。

“那你想过没有,万一你的肝捐了,你的丈夫还是没能救回来,或者你自己在手术中出现了意外,这些你都能接受?”“是的,我都接受,王主任都跟我说过这些风险的。但是,我要救丈夫,必须这么做!现在,你看,我很好,我丈夫也快要出院了。”

“你丈夫对你好吗?”“他脾气可好了。我以前脾气不太好,现在也好了。”赵建翠羞涩地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