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交响乐团首度献演小年夜新春音乐会 用一场音乐盛筵唤醒春天

07.02.2016  14:37

  上海交响乐团2016新春音乐会于小年夜隆重上演,由香港中乐团音乐总监、著名指挥家阎惠昌执棒。毫无悬念地,第一个音符来自李焕之的《春节序曲》,敲锣打鼓、载歌载舞的热闹氛围层层铺展开来。色彩绚丽的民族音乐与气势磅礴的西方管弦乐结合,优秀的当代中国作品轮番登场,一场音乐盛筵唤醒申城的春天。

  延续《春节序曲》的民俗风情,比利时皇家音乐学院终身教授张豪夫的作品《圣咏长安》奏响第一乐章。乐曲中除了作曲家故乡陕西的民间戏曲元素,还结合了西方古老宗教圣咏中的音乐素材。两种差异化的音乐风格以相同的逻辑交织,以丰富的现代作曲技法糅合,充满戏剧力量和丰富多变的交响性。

  上海本土的国宝级笙演奏大师翁镇发与“中国新十大女古筝演奏家”之一的苏畅,分别演绎了笙协奏曲《》及古筝协奏曲《如是》。翁大师以他改革的中国古老乐器37簧笙,演绎德国作曲家施耐德创作的大型笙与交响乐团协奏曲《》之第四乐章《》,映衬了新的一年快乐、吉祥的寓意。而古筝协奏曲《如是》一曲则在挖掘、展示古筝传统魅力的同时,用现代人的音乐语言表达人们对“真、善、美”的追求和对美好事物的赞美。苏畅娴熟的技巧演绎,令观众感慨:“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

  更让观众惊叹的是来自辽阔草原的天籁之音“呼麦”。唐建平教授创作的《》,是西洋管弦乐队与少数民族音乐穿越时间与空间的交融,神奇的“呼麦”演唱、马头琴绵长的旋律和协奏乐器中原生态的音响,释放出自然的质朴和心灵的安详。

  整场音乐会的压轴曲目,是驻团作曲家朱践耳先生的《黔岭素描》。阎惠昌此前多次执棒该曲,他说:“这是我在上音读书时就经常听到的经典作品,几年前又经由朱老师亲自为香港中乐团改编为民族乐队版本,我非常喜欢。”三十多年前,六十岁的朱践耳前往黔东南山区生活采风,聆听苗族、侗族原生态民间音乐。他把自己深深地植根于民族音乐的土壤之中,汲取精髓,结合现代作曲技法创作而成《黔岭素描》。音乐会呈现的是节选《黔岭素描》中最具代表性的第三乐章《月夜情歌》及第四乐章《节日》。《月夜情歌》主题的神来之笔是朱老依傍窗口听到的贵州山寨傍晚时分篝火晚会的歌声。《节日》展现人们由远而近、逐渐聚集而欢歌狂舞的热烈场面。阎惠昌说:“《黔岭素描》是中国当代管弦乐作品中以传统、现代的创作技法与中国民族风格相结合的经典之作,体现了上海交响乐团在发展中国风格交响音乐上所做的贡献。”

选稿:赵娉晔   来:解放日报   作者:吴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