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交大代表出席狮城论坛聚焦全球化背景下的大学变革发展[图]
在全球急剧变革的时代背景下,大学应扮演怎样的角色? 6月23日,在狮城新加坡举行的“大学与时代同行——全球化背景下的创新”论坛围绕这一主题进行了探讨。
本次论坛由新加坡中国友好协会主办,上海交通大学新加坡研究生院承办,新加坡理工大学校长陈添顺教授担任论坛主席。
来自中国上海交通大学、新加坡国立大学、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的六位教授从不同视角解读了大学如何推动社会进步与创新。其中,上海交大校务委员会名誉主任、中国全国政协教科文卫体委员会副主任委员马德秀教授,新加坡国立大学副教务长江莉莉教授为主讲嘉宾;上海交大副校长、中国科学院院士梅宏教授,上海交大校长助理彭颖红教授,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院长、南洋公共管理研究生院院长刘宏教授,上海交大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党委书记余明阳教授为演讲嘉宾。
马德秀围绕中国的创新驱动战略与大学转型发展这一主题,介绍了中国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时代背景、原因和举措,并指出节能环保、健康医疗、互联网与服务业、制造业融合发展等领域将成为中国创新驱动发展的热点。围绕创新驱动战略,中国大学正实现转型发展,在对接国际科技前沿、对接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中,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马德秀认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应推动科技与经济紧密结合、推动市场在配置创新资源中起决定性作用、推动企业真正成为创新的主体、推动人才资本、技术、知识的自由流动。
江莉莉的演讲侧重大学与产业发展的关系,结合新加坡国立大学的实践分析了大学与企业合作的优势及可能面临的障碍。江莉莉认为,建立组织内部的信任、强化技术转移办公室作为增进大学与企业沟通交流的桥梁作用,有助于深化大学与企业的合作。
梅宏指出,继物质与能源之后,“信息”成为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的第三大战略资源,一个跨界融合创新的时代正在来临,它的标志就是信息化3.0和互联网+,互联网带来的信息技术泛在应用,使越来越多的行业开始出现颠覆式创新,信息技术不仅是产业倍增器,也会成为行业颠覆者。
彭颖红重点介绍了大学的技术转移与社会发展,从美国的斯坦福研究园与硅谷,爱尔兰的国家科技园与世界软件王国,印度科学研究所与亚洲硅谷,中国大陆的清华、北大、中科院与中关村,以及新加坡10所各国知名大学的CREATE计划,高科技产业对经济作出了巨大贡献,大学对当地经济和社会的贡献也是有目共睹,而当前要务是同时解决好大学技术转移中存在的问题和企业承接技术转移中存在的问题。
刘宏介绍了作为世界50强中发展最快的亚洲大学、世界百强中最年轻的大学,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在创新领域的理念与实践。
余明阳讲述了“互联网+”时代战略创新的七个特点:互联网对市场的颠覆式淘汰;依靠信息不对称的盈利方式将走向终结;市场超细分竞争与营销超精准传播;关注盈利,更关注盈利模式;跨界、穿越、混搭,令时空界限模糊;体验创造价值,深度关注消费者;个性化,让消费者在产品中看到自我。余明阳认为,“互联网+”对战略的影响是全方位的,企业需要顺应市场的变化,积极主动地予以调整与重建,方能成为受益者而非受害者。现代的竞争不一定直接被对手击败,而是不知不觉间,发现自己已经被边缘化了。成功之后也可能是失败,变是不变的法则。
论坛最后,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社长韩建民代表出版方,将马德秀教授关于上海交通大学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一部重要著作《变革与超越——走中国特色的一流大学之路》赠送给新加坡国家图书馆。新加坡国家图书馆管理局独资企业董事主席、新加坡国家图书馆管理局顾问严立初女士代表受赠。
中国驻新加坡大使馆科技参赞宋德正、新加坡中国友好协会会长潘国驹等嘉宾及上海交大安泰经管学院东盟华商CEO高级研修班学员和新加坡近200名企业家出席了论坛。上海交大东盟华商CEO校友邹女士说论坛让他们了解到一流大学追求卓越的脚步从未停歇,大学通过创新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推动经济发展,进而推动社会的进步。来自社团的张先生更加明确了社会责任和努力的方向,而企业家吴女士则通过教授的分享看到了创新路上的商机,为企业未来的发展规划开启了新的视角。
大学与社会同行。作为中国一流大学国际化战略的先行者,上海交大安泰经管学院是国内首家获得AACSB、AMBA 、EQUIS三项商学院的权威国际认证。其高管教育培训项目于2015年首次参评英国《金融时报》便取得了位列全球第15位、居亚洲商学院之首的佳绩。此次“东盟华商CEO高级研修班”是上海交大安泰经管学院在海外推出的第一个非学位课程。自2014年8月启动以来,已连续开设了三期课程,在新加坡商界与学界取得了很高的知名度及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