逛这家公园犹如完成一次飞行起降?去徐汇滨江一探究竟
原标题: 逛这家公园犹如完成一次飞行起降?去徐汇滨江一探究竟
日前发布的“黄浦江两岸公共空间贯通开放概念方案”,提出要保证滨江沿线空间开放,同时在贯通后的滨江45公里岸线空间建设慢行休闲绿道的理念。事实上,在紧邻徐汇滨江的云锦路,就有一座面积约7.48万平方米的“跑道公园”正在加紧建设,预计2018年初正式向公众开放。
这座名为“云锦路跑道公园”的绿色空间,原址是有昔日“远东第一空港”美誉的龙华机场。如何在尊重龙华老工业历史的同时,又呼应滨江岸线未来的功能?解放日报·上观新闻记者独家采访了负责公园设计的美国Sasaki设计公司上海公司,该公司总监张斗还原了设计师们为这座未来公园贡献的特殊智慧。
什么是城市生活的跑道?
云锦路跑道公园效果图
云锦路跑道公园于今年初正式开始施工,原宽度为80米的机场跑道中,已经有30米宽用于城市次干道云锦路的建设。剩下约50米宽的空间,正是这座镶嵌于高密度办公区之间的新公园。
公园设计理念中,关于“水系和绿地穿插,汽车、自行车、人与河流并行不悖”的描述令人心驰神往。可是,如何做到这样理想的状态?
“设计师对龙华机场跑道历史和云锦路路况做了深入研究,根据徐汇滨江地区规划,确定了公园‘城市生活跑道’的定位。”
听起来还是有点“玄乎”?张斗告诉记者,“城市生活跑道”其实包含几层概念。排在第一位的,就是满足未来城市人的各种需求。
“公园建成后将成为城市绿地,周围是未来高密度开发的商业、商务楼宇,因此绿地周围要满足现代人的出行需要和基本道路功能,也要满足人们的休闲和健身需要。”这也是为何,原来的机场跑道会变身为自行车、汽车、人与河流并行的“新跑道”。
其次,龙华机场跑道代表了昔日上海的辉煌历史,有选择地保留原有跑道,能唤起人们对龙华和老上海的城市回忆。“因此在行人和自行车行进过程中,设计了上升、下降及俯视地面的体验,逛公园犹如完成一次飞行起降,暗示了公园承载机场跑道历史的光荣使命。”
此外,公园还需考虑利用跑道现成的线性空间,呼应城市、运动和休闲的“质感”。于是,设计师分割出四类通行区域,其中机动车通行区是已经通车的云锦路,宽约30米。而在宽50米、长约1.6公里的跑道公园中,新开挖的机场河成为贯穿跑道公园南部的水系,与云锦路平行;公园在龙耀路北侧的区域,包含大片绿地和下沉式花园。
“‘人的跑道’是抽象概念,并非运动场,而是在原机场主跑道上,选择了一条混凝土保存较完好的铺面,改造成自行车与人混行的主园路。”张斗介绍,目前公园保存的原跑道中,有约3.6米宽的区域用于自行车通行,总长近1.6公里。
云锦路跑道公园效果图
点赞1948年的混凝土技术
1949年前,龙华机场都是上海唯一的民用航空港,也是我国最早建成的大型机场,占地约200万平方米。上世纪40年代,龙华机场曾是东亚最大的国际机场,1952年起被称为“新中国的航空门户”。1966年8月起,龙华机场航班飞机转场虹桥国际机场起降,此后作为通用机场,飞行任务一直持续至2011年6月。
张斗介绍,设计团队查阅史料后发现,1922年6月的龙华机场仅有两条碎石跑道,机场现存的南北向混凝土跑道建造于1948年,总长约1830米,宽80米,水泥板厚30至50厘米,这条跑道也一直服役到龙华机场飞行任务结束才完成使命。
设计需要融合古今,设计师们遇到了两大难题:技术实践,以及公园艺术形态的呈现。
记者了解到,轨交11号线建设时,云锦路需临时改道至公园范围内,于是部分机场跑道被用作云锦路临时道路,路面铺上了沥青。因此在设计之初,设计师们一时无法判断过去的混凝土跑道是否依旧存在。
幸运的是,在铺装边沿进行局部试验后,施工单位成功剥离了跑道表层的沥青层和混凝土层,露出了1948年建造的原始混凝土跑道。
“这意味着,当年的混凝土跑道可以成功保留,作为公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虽然跑道表面叠加了混凝土层和沥青层作为云锦路在地铁站施工时的临时路面,但除灯柱基础和雨水井位置以外,临时道路施工时并未破坏原有跑道。
移除所保留的跑道之外多余的混凝土,施工过程困难不小。“有一点出乎我们的意料,1948年的混凝土技术非常过硬,不得不说,前人的高质量施工为后人提供了便利条件。”张斗告诉记者,龙华机场原跑道的混凝土分仓处做了很好的伸缩缝,这使得现今施工可以避免繁琐的切割环节。有70年历史的混凝土企口接缝,保证了跑道公园铺装保留的部分老跑道边缘平直如初,正如当年。
艺术形态呈现上的困难则更多来自人们对同一事物的不同理解。比如,混凝土跑道虽然很有历史沧桑感,但并非人人都能接受“清水混凝土”般的风格。“作为公共开放空间,公园还是要尽可能让每一个人都感到舒适自如。”
“我们在设计过程中逐渐发现,既然被拆除的老跑道混凝土质量那么好,厚度接近半米,也很平整,何不将这些‘建筑垃圾’作为公园景观的一部分?”经过多次尝试,最终在跑道旁的坐凳、灯柱和遮荫篷休息空间中采用了跑道混凝土碎拼铺装。“这样既保留了素混凝土的特色,也不令人感到突兀,同时节省建筑材料、减少环境污染。”
“海绵城市”的雨水花园
雨水花园效果图
在云锦路跑道公园建设中,“海绵城市”的规划理念处处可循。
首先,在龙耀路北侧沿云锦路,将建设一座连续的雨水花园。张斗介绍,由于道路雨水是市区河道的主要污染源之一,在云锦路沿线,通过雨水花园和人工湿地来帮助过滤道路地表径流,可以起到改善河道水质作用。她告诉记者,雨水花园的功能在于把道路上的地表径流引入地下,过滤后再排入黄浦江,这一过程恰好映射了“海绵城市”的建设思维。除了借助雨水花园过滤水质,在龙耀路以南机场河沿线,将通过人工湿地来滞留和过滤道路雨水,再排入机场河,同时人工湿地也将成为道路与机场河之间的景观过渡。
在体现“海绵城市”的建设思维之外,龙华机场区域现有的建筑特点也有所体现。在靠近跑道公园北侧,一大片跑道在龙华机场关闭后被长期用作公共停车场,跑道大量铺面得以较好保存。未来,这里将建设一座观鸟园,保存状况较好的混凝土将作为树林中的休息平台,形成曲折有致的花园空间。
有趣的是,为了呼应龙华机场跑道的历史主题,公园内的坐凳、遮荫篷等设施都将采用混凝土元素。比如,园内所有新铺面道路和室外休息设施都将采用清水混凝土制作,包括挡土墙、台阶、座凳、垃圾箱、自行车停车架、遮荫棚的承重墙等等,形成视觉统一。
其他混凝土元素也运用于各处细节,为这座现代公园画龙点睛。在遮荫棚,设计师采用了透光混凝土来增加视觉趣味;在公园小道,使用了透水混凝土来减少地表径流;在广场,则使用玻璃骨料混凝土,从而突出公共广场的存在感。